生态型工业园规划的几个要点浅析

时间:2022-09-10 11:09:34

生态型工业园规划的几个要点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绿色低碳的环保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也不断朝绿色可持续的方向改进发展。生态型工业园是新时期随全球绿色经济浪潮传入我国的第三代工业园区设计理念,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第一个建立了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区。其他生态工业项目有广东省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山西潞城煤炭生态工业园项目、四川沱酒集团生态工业园、山东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项目、大连环保工业园项目、温州化工生态工业园项目、海南环保工业园项目、江苏宜兴环境科技生态工业园项目等,生态型工业园已成为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主导方向。

关键词:型工业园;可持续发展; 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 工业生态学 环境生态分析; 用地选择; 和谐共生; 产业链; 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生态型工业园规划理论

生态型工业园规划在传统工业园区规划的基础上侧重于两方面:一是在规划布局方面,注重与生态环境的自然融合,实现工业园区外部自然环境与内部绿化景观环境的生态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在于产业布局,将园区的产业体系看作是一种生态系统,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立一种工业组织形态,它是一种更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区域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或公司组织起来,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了产业化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最小化,借助生态工艺技术和系统工程学方法,将资源的加工链尽量延伸,即达到资源价值增值,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型工业园规划的实践应用――以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为例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莞韶园)位于韶关市区西侧,自北向南包括六个组团,规划用地面积28平方公里。园区为广东省产业转移重点园区,自2011年起筹备园区拓展建设。

1.规划用地内的现状环境生态基质分析

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厦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产业园区整体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紧邻天子岭,海拔357米,是韶关市区西郊最高的山岭,东部临黄岗山与老蟹山,园区中部的沐溪-阳山东面为芙蓉山,长约10公里,呈马蹄形分布,海拔272米,南部曲江片西北面为观音山(偏石山),海拔438米。武江河、浈江河分别从犁市渡口与黄金村至小岛南侧汇合成北江。产业园区内河网、山塘水系密布,主要水系包括浈江、武江、北江及龙归河,园区内植被多样、物种丰富,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由此可见,莞韶产业园大部分地段内,山林、水塘、河流等多种生态元素交错并存,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可多得和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们在我们未来的园区中应该而且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得到合理、科学、有效的保护。而要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保护,必须借助于各种先进的环境理念和科技手段,对用地环境内的生态类型构成、生态敏感度特征和地形环境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并依此为依据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的利用原则和利用方式,构筑合理的园区功能和生态空间结构。

2.用地选择

首先对莞韶园内现状用地的各类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选出地表水、地形坡度和植被多样性三类关键因子进行用地控制。地表因子主要考虑水面的大小,集聚情况以及分布形态和水体的生态价值等因素,对价值较高的区域坚决予以保留;地形坡度因子主要是根据GIS图像进行分析统计,按照坡度大小分为4个等级,按照统计结果,将坡度为8%以下的区域作为可建设区域,坡度在8%以上的用地为建设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性措施;植被多样性因子的分级是根据现场踏勘及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将其分为三等,一等区域的植被多样性较好,二等次之,三等则较单一,其中三等区域才考虑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用地。

3.用地布局

总体布局上运用组团式布局,园区由南至北共六个用地组团,各组团建设用地镶嵌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地中,而自然基地则保持网络状相互连接,形成园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图”与“底”的关系,护卫支撑,和谐共处。莞韶园此样的用地布局,可有效防止城市建设的无序扩张,侵蚀自然生态环境,避免因此导致的环境灾难。

组团内部用地布局上结合组团内部用地选择原则,利用自然山体与水系组织组团内部的公园绿地系统,在此基础上考虑组团内部的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布局,即一种以生态优先的思路,结合组团功能需求进行用地布局。这样的内部用地布局策略,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后期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视自然条件进行的大规模自然改造,造成的内部生态系统载体的损害,同时构建了具有生命力的园区组团内部生态系统,营造生态可持续的园区景观环境。

4.产业布局

在产业布局上,规划引入国外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重点在于建立园区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或者副产品是另一个企业的“营养物”即工业生态链关系。

莞韶园以装备机械制造业为支柱产业,未来发展将重点构建富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划在产业选择上重点打造富有成长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链,――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巨大关联性,以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配套产业、配套服务的发展,吸引相关产业与功能的集聚, 打造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协作机制,形成咨询、规划、研发、设计、制造、检验、调试、监测、维修、保养、直到产品报废、解体或回收等一体化的富有成长力的产业链;具体布局上浈江组团重点布局装备机械产业,以矿山机械为主,沐溪-阳山组团重点布局装备机床及一般装备机械产业,及与之配套的咨询、规划、研发、设计、制造、检验、调试、监测、维修、保养;甘棠与龙归片区主要布局物流与装备制造产业;白土片区重点布局装备制造产业及园区装备制造产业所需的金属材料加工产业;华南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利用园区南部韶关钢铁厂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布局装备制造零部件产业。至此莞韶园结合韶关原有工业基础将形成了钢铁冶炼生产―金属材料加工―装备制造零部件―装备机床制造―装备机械制造及咨询、规划、研发、设计、制造、检验、调试、监测、维修、保养的区域深度产业链布局形态。生态共生性的产业布局将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地理位置的便利、交易渠道的高效将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整体提升园区吸引力与企业竞争力,实现园区的可持续高速发展。

5.园区管理策略建议

5.1园区管理者严格把关控制入园企业产业类型,保证主体产业链的延伸打造。

5.2推行园区生态化经济利益政策。从长期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和企业所追求的利益是一致的,前者追求经济长远和多数公众利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轻环境污染,而后者追求利润最大化且可持续。但在短期内,企业难以做到与政府一致,缺乏采用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的动力。因此,促进公益园区生态化,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生态化激励政策,包括规划制度、财税制度、专项基金制度、信贷制度、价格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产品示范和推广制度,是废物循环的积极效应得到鼓励,使资源综合利用变得有利可图,从而实现对园区循环经济行为的激励,保障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成形。

5.3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公众参与意识。加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论的宣传力度,扩大生态工业理论的影响。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监督中,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结束语

生态型工业园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次案例中的莞韶园规划只是对生态型产业园规划的一次实践尝试,其规划重点在于根据自然生态原理,制定合理的选地原则,组织符合生态开发的用地布局,强调开发、建设、运营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共生,注重企业间的关联性,打造园区深度的产业链,建立生态激励体制,普及生态理念,实现产业园园区生态转型。

上一篇:谈电气节能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施工配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