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定理》说课

时间:2022-09-10 10:54:31

课题:《动量定理》

课型: 新授课,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动量定理》是新棵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动量定理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动量和冲量后紧接着编排的,是对冲量与物体动量改变间关系的定量描述,是前节知识的延伸下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体现了“生活――物理――生活”的人文特点。

2.教学目标。动量定理是高中力学的又一重要定理,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主要是学习动量定理的推导理解和简单应用。所以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本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2)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动量表达式。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4)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5)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与自觉学习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基于上述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深刻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运用动量定理解答相关物理问题。难点是能够真确地应用动量定理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法

现代教育理论中曾指出“引导启发就是为新旧知识建立有效联系,并为寻求和提供认知创造条件”,结合教材特点,本课主要采用: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自学指导等教法,并利用多媒体辅以生活实例,通过学生的不断实践以获得新知。

三、学法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特点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本课学生的学法为:观察感知自主探索自学推理分析理解实践认知自学归纳巩固练习课后设计。

四、教学程序设计

结合以上分析,教学中以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特设计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之前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视频)、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亲身实践等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望。

2.新课教学

1)动量定理的推导――“做中学”探究物理规律。作为高中学生,自学分析推理能力是能力目标之一。在引入新课后,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我设置情景,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推导得出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学生有获得新知的喜悦与成就感。

2)对动量定理的理解。思维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得出了 后,我提出问题“上式结果表明什么呢?”从而激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然后通过不断提问,启发诱导,并辅版画、幻灯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视情况增加启发思维性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有效地掌握本课重要知识。

3)动量定理的应用---“学中做”揭示生活现象。在学生理解了动量定理之后,紧接着安排学生应用动量定理解释课前引入的实验现象。接下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利用身边的器材完成实验并加以解释。并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以达首尾呼应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加深对物理的热爱和学习热情。

3.例题。自学能力是我们倡导的学习能力之一。在学生能够利用动量定理定性地解释物理现象后,我安排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得出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4、课堂练习。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并使所学知识能够顺利迁移,本课利用5-10分钟进行巩固训练,并在训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利用“动量定理”解相关题的简便与优越性。

5、小结。通过学生自己梳理,教师利用幻灯片加以提示,把本课重点知识重现,让学生进一步整体把握所学知识。

6、作业。1)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把课本演示实验改为课后设计实验。2)为了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和开阔学生视野,安排了相关的课后阅读材料:“飞机为何‘怕’小鸟?”。3)为与后继知识相联系,我设置了作业3,为学生学习下一节知识作好铺垫。

7、板书。我以简单明了的“动量定理、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动量定理的应用”为主板书内容,以体现本课知识主线,便于学生整体把握。

五、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及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参与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节课教学设计我打破了以往的传统设计,从对学生的调查询问看,学生对我处理动量定理的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当满意,普遍反映通过学习真正深刻地理解了动量定理并能应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现象、处理实际问题。方法的创新是这一节课最突出的亮点和成功之处。通过这一次实践,使我再次树立了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既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又能培养有探究意识和创造性的学生。

上一篇:做个生活有心人 下一篇:美丽的邂逅这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