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时间:2022-09-10 10:28:27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我国森林资源总量较低,且分布不均匀,各地区林分质量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等问题仍然是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而营林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营林生产中做好造林规划设计、合理应用造林技术,是保证生产效率及生态效果的基本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造林规划的内涵以及流程,然后结合台江县营林生产工作具体介绍了相关的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以期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造林技术

1、造林规划的内涵

所谓造林规划指指根据造林工作安排制定合理的造林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造林的布局、造林生产的进度计划、造林规模设计、造林的发展方向、造林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预期效益及树种配置比例等等,由此可见,造林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中树种配置及关键技术应用是两项核心内容,因此,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便利性原则。在造林规划设计中尽量简化设计方案,以便于方案的解读与应用。其次,共享性原则。一份科学、全面的造林规划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完成,只有充分共享各类设计信息,才能保证各部门沟通的实效性、便捷性,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后,拓展性原则。造林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改、更新,因此要求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拓展性,以便于其它人员及时完善补充。

2、造林规划设计的一般流程

一般而言,造林规划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科学规划,基于宏观的层面对整个造林工作进行系统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方向的确定、树种配置比例高计、具体布局及规模确定、进度计划及关键技术手段等。其次,调查设计。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对宜林地的资源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结合上级部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调查造林的相关影响因素,比如任务量时限、树种等等,调查设计是具体设计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最后,施工设计。在规划设计的指导下,结合调查设计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施工设计,确定造林地的具体地点、造林面积、造林条件、造林时间及相关辅助技术措施等等。

3、台江县营林造林技术方法及措施

3.1台江县概况

台江县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县城驻地距州府凯里市48公里,距省府贵阳市218公里。有65号高速公路、320国道线穿县而过。台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相辅相存,最高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平均海拔717.5米。台江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水量1801.7毫米,无霜期320天。

3.2台江县营林生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滨湖新区建设为契机,采用营造防护林体系(苗木兼用生态林)的办法,充分发挥森林在景观形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各种功能,把台江县建设成为山川秀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县。

(2)规划原则

生态效益优先,努力提高景观效果,把营造森林长城工程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根据每个绿化地点本身的立地条件、功能要求以及周围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布局。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及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适地适树的选择树种,特别要重视应用适应力强、景观效果好、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乡土树种及经过当地长期驯育的优良树种。通过多种手段,修复、协调、改善经济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不利影响,使流域周边环境大大改善,提高我县全境的生态质量。尽量采用大规格苗木,高标准栽植,尽快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3)规划目标

全面提高县内生态保护水平,营造一个以绿色景观为主,兼有农林产业功能,点、线、面结合,绿化、美化融为一体,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形成有气势、有韵律的生态序列。

3.3台江县营林造林技术方法及措施

确定造林规划设计方案后,即进行营林造林,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营林整地

造林地的位置选择要符合大规模种植树木的立地条件,并且要与居民住处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并且造林位置的选择要与实际研究目标相符,为进一步优化造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做好营林地的消毒清理工作。我国很多人工造林所用林地均是通过退耕还林得来的,土地往往被过度开垦,因此加强营林地的清理消毒工作是防止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2)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防治

造林生产过程中,各类自然灾害及病虫害会对林木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严重者会对林业生产造成毁灭性打簦因此要做好造林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防治。一方面林业工作人员要及时通过天气预报、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及时了解、掌握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提前针对干旱、暴雨、寒冷天气等则做必要的预防措施,比如干旱气候要及时灌溉,防止幼苗死亡;暴雨天气则要加强排水处理;寒冷天气及时采取保暖措施等等,以将自然灾害导致的林业生产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结语:林业发展是我国经济中的一项基础产业,对于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满足生产发展需要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营林工程已经是森林可持续建设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林分密度、空间结构的控制,有效的促进了森林树种的生长,因此营林生产中要加强造林规划设计的研究,合理应用各种营林技术,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丽.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5(27):222-222.

[2]安宏宇.分析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5(1).149-150.

[3]郑荣辉.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6):87-87.

[4]谢卫高.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J].花卉,2016(4).158-159.

[5]陈国军.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J].大科技,2015(14).115-116.

上一篇:解析基层林业站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地位 下一篇:城市森林建设的驱动模式与规划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