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过后的经典

时间:2022-09-10 09:35:30

浮华过后的经典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作为重要消费渠道的度假旅游业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度假酒店设计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片面追求奢华、相互攀比、不以自身人文、地域和经济条件为基础,照搬国外豪华度假酒店等。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建筑艺术更是源远流长,好的度假酒店应该植于当地的文化和城市精神,用酒店的体验来增强游客对度假胜地的了解,同时起到推广当地秀美风光,宣传和保护当地历史文化环境和气氛的作用。三岔湖度假酒店项目设计通过对川蜀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巧妙运用,呈现给游客独特的体验感受,这种感受不是冷冰冰的奢华而是让人轻松浪漫的温馨惬意。

关键词:经典;奢华;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26-01

中国式建筑是人类千年文明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累积的成果。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管子・乘马篇》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中国建筑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表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分布和影响地域广泛,并在不断的发展中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年梁思成先生求学美国,特意去拜访著名建筑大师莱特,莱特说:“最好的空间理论在中国”。在世界建筑的舞台上从家喻户晓的华裔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到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先生,这都肯定了中国建筑文化和中国建筑师的独特理念。

中国建筑除了满足人得居住需求,也反映了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古代建筑又象征着阶级地位。中国建筑是世界最为独特的建筑体系,和西方建筑比较起来,中国许多建筑物不仅优秀文化的丰碑,也是壮丽的艺术遗产。中国建筑汇集了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其建筑艺术特征具有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中国建筑讲究美感、实用感、舒适感、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建筑除了呈现在结构方面,还表现在屋顶、色彩和匀称的平面布置等方面。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格。中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商周到秦汉,这一阶段是建筑的萌芽与成长期,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魏晋隋唐到宋朝是中国建筑逐步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的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这三个阶段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代表。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等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历程,但在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上又有着不同之处。

祖国深厚的文化让我在设计中吸起了很多的设计灵感,三岔湖会议度假酒店项目,坐落在四川成都的三岔湖畔,成都以南25公里。三岔湖誉为“天府明珠”,具有沱江之水、林盘之竹、湿地之润的独特优势,风景秀丽,依山傍水,烟波浩渺的湖面,镶嵌着众多岛屿,如日月星辰,这样的环境如一幅烟云缭绕的写意中国画,是表现中式建筑魅力独一无二的地方首选之地。中国建筑文化广而博,各地区建筑也各具特色,因此在设计中我除了对环境、文化、可持续要求以外,还注入当地的民俗风情。在设计前我对传统川西民居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吸取了四川民居建筑特点和就势而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布局特点,取自自然,容于自然,讲究自然空间形态,建筑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方式,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形成互动,注重人在建筑中的空间感受。在规划形态上:延续城市肌理,平面曲轴布局;在内部空间处理上:沿曲轴形成凹凸有致的围合空间;在建筑形态上:注重建筑与自然肌理相互融合,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整个构思除了注重悠久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外,还关注了绿色节能等世界建筑未来发展可持续性。

项目由三岔湖其中的一个半岛(A岛)和一个独立岛(B岛)两个岛屿组成,两岛屿相距100米隔湖相望。在解决岛屿连接的同时,将客房景观私密化。岛屿连接上采用了三种方式,第一种由大堂北侧的游艇码头接送入住客人到达客房,同时可让客人欣赏三岔湖湖景,增添了酒店的品质感和趣味性;在B岛总统套房区私家码头;第二种将两岛屿的主道路延伸至湖面形成景观节点设置湖心亭,给客人创造临水的景观空间,闲庭信步于两岛的主道上只见远处孤亭好在云水间,也是辨别方向的标识性景观。第三种采用传统园林景观中的汀步连接两岛,B岛客人可快速到达A岛。圆形汀步自由散落,与湖中荷花相得益彰。在建筑风格上立足传统,尊重环境,结合现代科技打造新中式建筑。

A岛轴线采用下沉式的设计手法,置身其中两侧是错落有致,开合有序的空间形态,既增强了客人行走空间的趣味性,又保证了客房的私密性,可达到移步异景的效果。酒店主入口设计采用宫廷三进式四合院布局,增强主入口的仪式感,一进玄关,到达酒店接待区;二进院,步入精致的内庭院;三登堂,在大堂正面视线可穿越下沉广场看到A、B岛相交点湖心亭;左侧视线穿过无边界泳池,一览三岔湖湖光山色;右侧视线无遮挡的欣赏码头风光。穿越莲花池到达B岛的湖面西餐厅及相关配套区,跨过苏州园林式的石拱桥到达客房区,客房区采用合院式,户户临水,让客人可在客房内独享湖光景色,行进至端部设置三栋独立的总统套房区,配带独立的私家泳池及私家码头(图一、图二)。

在设计中我顾及了自然原貌,也要注入人的主观感受。在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中我看到山与水、水与人、人与建筑的自然和谐,从中吸起了秀美而又含蓄的韵味来表现出一种亲切、朴素,雅洁,宁静自然的人文环境,运用三岔湖的大环境、地段、景观,打造三岔湖新城成为顶级,高端、生态田园的度假胜地。

摄万象,塑经典,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思考、纠正,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把艺术美又融入生活美,希望通过三岔湖这个设计案例您能看到一个当代中国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孜孜探索。

上一篇:新医改前后齐齐哈尔市医生工作满意度对比研究 下一篇:冬季抗燥 护扶品 润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