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时间:2022-09-10 09:32:17

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摘要:本文阐述了路面工程施工的特点,探讨了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养护维修简便和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市政道路中应用越来越多广泛。沥青路面是整个道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沥青混凝土铺筑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通车后道路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一、路面工程施工的特点

1、 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

路面工程施工流动性大、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众多:地形、地质、温度、湿度、管理、设计、材料、施工等等都会产生影响。

2、易产生质量变异

从对路面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来看,可以分成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两类。偶然因素是在路面施工过程中随机发生引起质量变异的因素,例如材料本身的变异、人员操作差异等。而系统因素则是系统内部的原因影响路面质量变异的一些因素,如当材料的规格、施工方法错误、操作违反规程等。偶然因素可以减少,但是不能彻底被消除,它对质量波动影响较小。系统因素则不然,它对质量波动的影响大但可消除,若不能有效的采取措施则可能导致路面质量控制失调,沥青路面质量出现问题。

3、 质量检测不能解体、拆卸

路面工程建成后, 不能通过拆卸或解体来检测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能像其他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施工过程要保证施工质量在受控之中,满足规范要求。

4、质量要受到投资、进度的制约

施工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一般来说,投资大,进度要求慢,则质量就易做好,反之则质量差。施工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正确处理好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二、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主要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沥青、矿料及附属材料等。通常,沥青由业主统一供应,施工单位需对其3大指标(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及其他指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是大宗材料,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施工单位应谨慎选择。具体来说,原材料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符合施工需求的原材料。如,选择锤式破碎设备破碎的石料,以降低石料中针片状的含量;严格选定筛孔尺寸,选择粒径符合要求的材料。严把进料关,对进场材料进行目测和试验检验,严格控制其质量;保证原材料的抽检频率,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除出场。

(2)材料堆放要合理。设置隔离墙,科学有序地布置原材料的堆放场地,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增加原材料筛分设备。对进场材料进行二次筛分,可以有效提高拌和设备的生产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产量。

2、沥青混凝土的拌和

沥青混凝土拌和时要控制其温度、油石比及材料的级配。油石比的控制是利用电子称量器,对各种材料进行分别称量。而级配的控制方法是两级控制,先是从各个生料仓的出料斗门及皮带转速进行初控,经过混合并由运料皮带及提升机送进振动筛,由振动筛重新筛分,振动筛的尺寸选择要基本与规范中的筛孔尺寸一致。振动筛一般只有4 级,可以取与规范中筛孔尺寸相近的并进行分段。拌和设备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各种数据可以随时通过操作室的指令进行调整。工地试验室要随时抽检油石比和级配,只要正常,调好的设备不允许随意改变各种数据的设置。拌和过程中常见的缺陷是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油石比不准确或温度不一致。有时由于下雨没有覆盖碎石及砂,也造成混合料含有较高的水分。不合格的混合料是不能出场的。

3、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在车辆的安排上必须满足运力要求,车辆载重量应大于15 t,运料前打扫干净车槽,并涂1∶ 3 油水混合液,车槽侧面打温度检查孔,备覆盖成品混合料的油毡布。在混合料装车时指挥驾驶人员前后移动车辆,分三堆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运输车辆要在离摊铺机30 cm 处停车,停车时不能撞击摊铺机。

4、摊铺

在正常的路面摊铺中,操作人在行驶中要均匀、缓缓地校正方向,避免由于方向突变所造成摊铺不平整现象的发生。要保证送料系统完好,混合料饱满,同时在行驶中,摊铺机履带下保持绝对干净,一切废料都要清除。因为履带下一旦有料,可使自动找平装置不断地校正,影响路面的平整度。摊铺机应连续摊铺最好。为达到这种要求,在施工时应选择大吨位车辆,并等到拌合料足够多时再开机摊铺,以减少停机次数。若不得不停机时,停留时间越短越好,这样可避免凉料和熨平板下沉造成的颠车感。沥青面层应连续铺筑,尽量减少横向工作接缝。在必须设置横缝时,在摊铺段的末端应设置钢挡板,使接缝整齐、平整、密合。每层接缝应错开至少30 cm,接缝处应涂刷少量沥青(或阳离子乳化沥青)。如因特殊原因,纵向不能全路铺筑时,其纵缝处理要求同横向工作缝,包括要立钢挡板。

面层上层用的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不能超过层厚的1/2,面层下层连接层等用的沥青混合料矿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压实厚度为5cm。混合料应随到随铺,摊铺温度不低于120 摄氏度。松铺系数根据规范结合实际确定。近几年总结了采用测压实度的方法确定松铺厚度。

5、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碾压设备采用2~3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2~3台重量不低于16t胶轮压路机,碾压过程通常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

(1)初压

初压采用自重12~14t双轮双振压路机,一般碾压2遍。初压禁止使用轮胎压路机。初压主要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度,起稳定作用。根据以往经验,采用较高温度,碾压可收到较好的压实效果。因此在混合料不产生推移、发裂等情况下碾压,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60℃。碾压顺序:压路机由路肩一侧压向路中心,或由低侧向高侧碾压。后轮应重叠1/3~1/2轮宽,靠路缘石附近30~40cm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压实,或者让技术较好的压路机操作手碾压,避免漏压。

(2)复压

复压主要解决密实度问题。应保证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20℃~135℃时压实效果较好,并应紧跟初压之后进行。复压采用2台DD130振动压路机碾压,后轮应重叠1/3~1/2轮宽。复压的顺序与初压相同;复压遍数由试验段提供,一般为4~6遍;复压速度一般可采用4km/h。

(3)终压

终压主要是消除轮迹,改善铺筑层的平整度,碾压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也应在110℃以上为宜。终压采用1台DD130宽幅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一般不用振动,碾压到无明显轮迹为止,一般为2遍,终压速度可采用2.5~3.5km/h,也应由试验路段提供。终压的顺序与初压相同,碾压终了温度不应低于90℃。

6、 要严格控制接缝施工的质量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各种施工缝处,往往由于压实不足,容易产生台阶、裂缝、松散等病害,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施工时必须十分注意。

纵缝施工。对当日先后修筑的两个车道,摊铺宽度应与已铺车道重叠3~5cm,所摊铺的混合料应高出相邻已压实的路面,以便压实到相同的厚度。对不在同一天铺筑的相邻车道,或与旧沥青路面连接的纵缝,在摊铺新料之前,应对原路面边缘加以修理,要求边缘凿齐,塌落松动部分应刨除,露出坚硬的边缘。缝边应保持垂直,并需在涂刷一薄层粘层沥青之后方可摊铺新料。纵缝应在摊铺之后立即碾压,压路机应大部分在已铺好的路面上,仅有10~15cm 的宽度压在新铺的车道上,然后逐渐移动跨过纵缝。

横缝施工。横缝应与路中线垂直。接缝时先沿已刨齐的缝边用热沥青混合料覆盖,以资预热,覆盖厚度约15cm,待接缝处沥青混合料清除,换用新的热混合料摊铺,随即用热夯沿接缝边沿夯捣,并将接缝的热料铲平,然后趁热用压路机沿接缝边缘碾压密实。

7、加强养护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道路承载着越来越重的运输需求,因为道路因为不间断的使用,会有超负荷状况,这就需要及时的进行修缮和养护,对路面的裂痕及时修补,路面的积水及时排除干净,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加强路面的路政管理,科学有效的养护能及时预防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发生,发挥路面的服务效能,确保沥青路面发挥出很好的使用性能。

沥青路面平整度涉及的面很广,影响因素多。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关键是人员、材料、设备的合理配置。在施工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克服不良人为因素,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各种试验及检测。施工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创造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

[1] 鲁杏芳,鲁光龙.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质量控制[J]. 经营管理者. 2011(10)

[2] 荣克明,张雄涛,李远.  施工工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影响分析[J]. 价值工程. 2011(03)

[3] 邓玉花,胡拥军,黎旭.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控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08)

[4] 陈贵荣.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0(08)

上一篇:借雨清城,净化环境,节约能源 下一篇:玻璃幕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