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蓝日用瓷的生产技术探讨

时间:2022-09-10 09:08:30

法蓝日用瓷的生产技术探讨

摘要 本文对工艺化的日用陶瓷――法蓝日用瓷的生产技术及其关键要点作了探讨性的介绍。

关键词 法蓝,日用瓷,技术

1前言

法蓝日用瓷是一种结合陶艺元素的工艺化日用陶瓷,以清新、高雅、鲜活的造型,深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相同规格的最简单产品的售价均比普通日用瓷高出1倍以上,在国内外均有良好的市场。日用瓷工艺化是近年来生产厂家不断探索追求的课题之一,本文对法蓝日用瓷的生产技术、现状和产品构思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共同寻求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之路。

2法蓝日用瓷的基本特征

在十三世纪的元代,山西蒲州艺人在琉璃的基础上开发出珐花器。主要的工艺方法是在烧好的素陶胎上,以流延法用泥浆勾勒出凸起的花纹轮廓线,再分别用黄、绿、紫、白等釉料填出底色和花纹色,二次低温釉烧而成。珐花器的釉色,蓝如深色蓝宝石,紫如深色紫晶,黄如透亮之金箔,色彩异常娇艳明快,是中国陶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明代,景德镇产出瓷胎的珐花器。古文献记载,珐花器还有法蓝、法华、法翠等叫法[1]。

法蓝日用瓷是借鉴古珐花器的装饰技法而演变出来的一个品种。用雕镶代替流延法泥浆勾线,使产品在视觉上给予立体的冲击;改变珐花器直接用低温色釉进行填釉胎彩的工艺,用色料胎彩,再上透明釉,使彩色画面处于透明釉的覆盖下,不易暴露从而减少氧化褪色;采用中高温无铅透明釉,使产品达到日用陶瓷的铅镉溢出量的标准范围,实现从工艺陶瓷向日用陶瓷的转化,市场容量有了突破性的增长。

3法蓝日用瓷的基本生产流程和技术要点

3.1 基本生产流程

注浆成形脱模修坯雕镶干燥精修坯素烧上釉烤色素烧上釉烧成烤彩贵金属成品

3.2 主要技术要点

3.2.1坯料的选用

坯料的选用原则集中在白度、透光性、泥浆流动性和坯料可塑性等四方面。法蓝日用瓷从实质上归类是釉下彩,提高原料的白度,可以使产品的色彩更鲜艳,也有利于色彩的层次渐变;瓷体的透光性越好,产品的艺术性就能更好地得到体现;泥浆流动性和坯料可塑性关系到产品造型的精巧程度,也关系到雕镶工序产品的合格率。良好的坯料塑性在雕镶过程中对饰物形状再整形有很大的好处。

3.2.2 雕 镶

在法蓝日用瓷的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雕镶工作。法蓝日用瓷的外观特点是用形象立体的饰物如花鸟虫鱼等,对产品进行点缀装饰,形状复杂,需分拆成多部件单独注浆成形后,再进行安装粘接。与普通的杯、壶把手、壶嘴等讲究规整的工艺要求不同,饰物配件注浆成形脱模后,在安装粘接的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对配件湿坯体形状通过捏、扭等整形操作和多次的粘连操作,使配件饰物形状更自然生动,适应器形的内外轮廓需要。这道工序与操作者的手艺灵巧程度有很大关系。

3.2.3素 烧

经安装粘接成功后的半成品须经过800~850℃的素烧,主要的作用是提高半成品的坯体强度,以满足后续工序的操作要求。通过素烧后,各种大小不同的安装粘接配件,如因坯体密度不同和水份不同而可能出现的收缩缺陷也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素烧的另一个作用是排除原料的结构水,以及对有机物杂质的初步煅烧,减少二次釉烧时水气和有机杂质挥发而出现的针孔、釉泡等缺陷,提高釉面质量。素烧温度的选择原则是要保证上彩过程坯体对彩料有适当的吸附力,既不能快速吸收以致透过坯体在背面呈色,也不能吸水率太低造成彩料积聚流垂,影响色彩的边际和轮廓控制。由于素烧温度低,在烧成过程中,宜用较慢的升温速率和微正的窑炉内压,尽量缩小窑内各部位的温差,素烧坯的吸水率应尽量接近,这样有利于彩绘质量的控制。

3.2.4上 釉

法蓝日用瓷的彩绘手法,大部分非常细腻,色彩料的选用也很多样化。一件产品采用的色彩除颜色多种外,对同一种颜色,也拆分成深浅不同的几个层次。深浅的处理手段采用不同比例的色料复合调和,产生多种色调,使产品更令人赏心悦目。法蓝日用瓷用小口径的喷笔作为主要彩绘工具,喷笔有喷出量少、色料雾液的覆盖范围易于调节等特点,能够适应这种多种色料、小范围上彩的特殊工艺,避免使用常规毛笔彩绘时出现的涂抹痕迹和笔锋交叠现象。喷笔上彩色彩连续过渡,近似于天然的纹理,能很好地用陶瓷表达天然花卉和精灵的动物。由于喷笔的口径很小,要注意色彩料的颗粒细度,以利于雾液的连贯操作,同时也提高了色彩的分辨率,使色彩更逼真。

日用陶瓷是成套的,同一套产品采用同一题材中的不同部分组成或造型来进行装饰。在生产组织上通过按不同颜色、部位进行专业分工形成流水作业,有利于彩绘人员快速地掌握喷雾的尺度,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上彩的另一个技术诀窍是有机的可撕隔离剂的使用。在产品的某些部位,色彩不能交叠或需留出空白作其它装饰时,必须先用可撕隔离剂涂抹遮盖,待四周上采后再将这层隔离剂去掉然后再进行其它装饰。

3.2.5烤色素烧

由于上彩的颜色多样,色彩料易于在上釉浸泡过程中出现轻微的膨胀或剥落,在这种近乎工艺品的陶瓷中,这些缺陷会对装饰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宜在500℃左右进行烤色素烧,使色彩料较牢固地粘附在坯体上,保持精致的色彩搭配轮廓,同时克服上釉过程中带入的色污等缺陷。

烤色素烧过程,煅烧消除了添加在色彩料中的粘结胶体物质,恢复上彩部位表面的毛细管结构,使釉料能均匀地吸附,在上彩部位保持充足的釉层厚度,增强釉层对色料中有害物质的隔离力度。

3.2.6 烧成温度的选择

法蓝日用陶瓷的外观特点,第一是色彩迷人,第二是造型超脱。色彩以配色繁多而著称,常采用鲜艳夺目的红、黄、绿进行搭配,获取这类颜色稳定而鲜艳的发色,一般在1250℃以下的中低温区较容易实现,而可选择的色彩料品种也较多。低温区产品要完全瓷化烧结其难度很大,原材料很难获得,一般适宜于烧制较高吸水率的半瓷环保产品。而环保型陶瓷的使用寿命短,相对来说,价格较高的法蓝日用瓷,适宜于选择瓷化的材质,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发生釉层龟裂,可长期使用。成功的产品,甚至可成为作品恒久地观赏。法蓝日用瓷一般选择1200℃~1250℃的中温烧结,这一温度范围内,瓷土原料较易获得,坯釉配方易于调配,同时可兼顾发色能力和产品耐候性两个方面的需要。

4产品的设计

在国内成熟发达的陶瓷产地,陶瓷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得到细分,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厂家提供供应和技术服务,因而组织陶瓷生产的入门门槛并不高。只要清楚产品的技术要点,就能实施生产组织,只是做出来的产品有品质高低之分。产品的品质以材质和做工精细程度为判定的依据,对于法蓝日用瓷来说,产品精细程度非常依赖于产品的设计。产品设计是生产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

4.1 纹饰题材

法蓝日用瓷的纹饰题材可以是传统的花鸟虫鱼,也可以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类祥瑞题材和西洋人物或风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产品依然以花鸟虫鱼装饰为主。

4.2 题材借鉴的途径

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对自然界的观察,但日用陶瓷的创新每年数以万计。作为陶瓷造型设计,只能踏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进一步,利用现有的资源用陶瓷的语言再作表述,才能适应市场的快节奏。在选定题材后,可参考各类自然风光和天然花鸟虫鱼摄影作品、动漫作品和传统的陶瓷艺术品作进一步的夸张和变形,获得满意的装饰效果。生长于世界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奇花异草和灵巧小生物,拥有无法想象的绚丽多彩、千姿百态,是法蓝日用瓷设计的理想思路来源。中国的古陶瓷艺术品,已由我们的先人以陶瓷的语言对自然景物进行极高的艺术表述,吸取古陶瓷文化对景物的表现手法,更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造 型

法蓝日用瓷遵循常规日用陶瓷在器皿规格、容量、配套件数等指标规定。造型设计简单地分为下面几点:

(1) 围绕选定的纹饰题材,根据瓷器配套的品种如盘碗杯碟等,挑选纹饰题材中的某一元素或全部,配饰于某一品种上,具体的位置以适应观赏和方便使用而定。对纹饰中各元素分配后,整套产品的纹饰应能协调互衬。

(2) 纹饰题材在器形上的外延设计。选定的纹饰只是造型中的一个凸出性装饰元素,器形也需作相应的变通,用曲折变化的唇口和立面,代替机械式的圆和线,从常规的日用陶瓷中脱胎换骨。器形的变化必须根据纹饰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变化的器形提供一个特定的氛围,衬托纹饰雅致的艺术内涵,形成既有内涵又有外延的成套造型设计。

(3) 立体化的雕镶装饰是法蓝日用瓷的一个重要特征。纹饰题材要通过艺术的夸张和变形,塑造出立体的形象,尽力创造出与花纸、彩绘等纯平面装饰完全不同的视觉冲击。但在立面处理上,一般应尽量减少尖锐的棱角、小间隙的缝和坑洼,以便于日常的清洁清洗。

5结 束 语

法蓝日用瓷从形象到市场前景,都可以用含苞待放且充满诱惑和遐想的花蕾去形容,是一种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的产品。正因为如此,相关的生产技术和创作更是深无止境,有待市场更大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叶佩兰.中国彩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92~293

上一篇:关于“羊皮砖”的装饰工艺手法等 下一篇:混合式陶瓷燃烧器及其用于制备燃烧器炉头火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