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目标远征(外一章)

时间:2022-09-10 08:48:12

向着目标远征(外一章)

“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有了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努力,就会成就壮举。

人生最后的简朴

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代伟人,他在晚年写下了《我不需要国葬》的遗嘱:

“如果我在他乡去世,请将我的遗体运回家乡,不要举行任何公开仪式,我的墓地就是已经安葬了我女儿安娜的那块墓地,我妻子将来有一天也要安葬在那里;碑文写夏尔・戴高乐,生卒年,别的什么都不要;仪式由我的儿子、女儿、女婿、儿媳,在我办公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安排,务必使之极其简单;我不要国葬,不要总统、部长、两院各单位和行政、司法机构参加;只有法国军队可以以军队的身份正式参加,但参加的人数应该很少;不要音乐,不要军乐队,不要吹吹打打;在教堂里和别的地方,都不要发表讲话;在议会里,不念悼词;举行仪式时,除了给我的家属,给我的那些曾经荣获解放勋章的战友,给科隆贝镇议会留出席位外,不留其他任何席位;法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男女,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我的遗体护送到我的墓地,以此作为对我的纪念,但是,我希望在安静的气氛中把我的遗体送到我的墓地;我事先声明,拒绝接受法国或外国的勋章、晋升、称号、表彰和声明,无论授予我什么,都是违背我的遗愿的。”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这位被世人誉为拯救了法兰西的英雄去世了。人们按照他的遗嘱,买了价值仅为72美元的橡木棺材将他安葬。他的灵柩由村里两个制造乳酪的工人、一个农民、一个屠宰工的助手抬着,送到他的出生地――科隆贝镇双教堂村的墓地。他的墓碑上只写着:“夏尔・戴高乐,1890-1970。”

来拜访他灵柩的人很多。当拜访者站在这个简朴、普通的墓前时,每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都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人生最后的简朴,无损于伟人的光辉,反而使他们的灵魂更加高贵。

上一篇:变压吸附技术为石化工业“提气” 下一篇:把握特殊职能 准确定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