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浅听

时间:2022-09-10 08:34:32

小学数学教学浅听

【摘要】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实际;生活入手;联系;感受

【中图分类号】G326.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29-01

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讲究评价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要讲究艺术。

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2、多角度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

二、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先给学生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我还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又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租车和购票这一知识点时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考虑,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他们了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和枯燥感。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体验课堂的乐趣。同时,还可以使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里中,和他们一起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带来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如果不实行“再创造”,则会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更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挖掘、再创造。

四、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课堂作业

1、设计童趣性的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的数学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如:可以设计一些故事,创设一些情境等一些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设计探索性作业。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如: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形式。

3、设计生活性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作业,能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

上一篇:我对高中数学文化的探究 下一篇:创设班级语文环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