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不断创新

时间:2022-09-10 08:04:14

兼容并蓄,不断创新

[摘要]二十世纪我国作曲家在因循西洋音乐体裁创作上,深入广泛汲取我们东方民族音乐的营养精华,作品题材丰富,音乐语言新颖别致,音乐技法大胆借鉴西洋并有所创新,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鲜明特色,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不仅对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二十世纪 西洋音乐体裁 中国化创作

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发展状况已是尘埃落定,这个世纪中国音乐的创作不但是一个与时展密切结合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音乐积极与世界音乐相融合的重要时期。二十世纪初由于新学堂的建立,西方的乐器、音乐体裁、音乐基础理论得以在我国传播。近百年来,我国的作曲家在利用西方音乐体裁进行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涌现了大批具有“中国风”且深受人们的喜爱的优秀作品。

大型器乐体裁方面的创作

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处在民族生存危亡的战乱时期,中国的音乐创作,特别是大型器乐体裁作品很少。黄自创作于1929年的管弦乐序曲《怀旧》是他在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时的毕业作品,也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管弦乐作品之一。冼星海在苏联期间完成的两部大型管弦乐曲《第一交响乐“民族解放”》(1941年春作)、《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1943年10月作)也是早期的重要作品。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整个社会条件的改变,为我国管弦乐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按西洋音乐体裁分类的代表作有:组曲,马思聪创作的《山林之歌》,李焕之的《春节》交响诗:江文也的《汨罗沉流》、辛沪光的《嘎达梅林》、瞿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协奏曲:刘诗昆、孙亦林等的《青年钢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交响乐:罗忠熔的《第一交响乐》,王云阶的《抗日战争交响乐》、吕其明的《红旗颂》、交响音画: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交响音乐由起步到发展的过程。作曲家在音乐的标题性。音乐的民族风格和运用西方先进作曲技法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世界音乐舞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七十年代值得一提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无论在钢琴独奏还是乐队写法交响化方面。这部作品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全曲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怨”和“保卫黄河”四个乐章组成,不仅继承了原有的《黄河大合唱》的精髓。还从新的角度概括和发展了名作。

八十年代后的交响音乐创作中,无调性等一些新的前卫创作、演奏潮流兴起。其中《乐队及三种固定音色的间奏》(谭盾曲)、《地平线》(叶小钢曲)等最具影响,在音乐理论界和作曲界产生很大争论。这些作品不拘一格,大胆地将中、西、古、今技法熔为一炉,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性。显示了一种新的且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创作思潮。

器乐独奏方面的创作

1、钢琴独奏作品:二十世纪初期至“五・四”以前,钢琴方面的创作极少,只有几首小品。演奏水平也很低。二十年代后。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出现了高质量的作品《新霓裳羽衣舞》(萧友梅)、《创意曲》(黄自)等《牧童短笛》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新中国成立后有《第一新疆舞曲》(丁善德曲)、《内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桑桐曲)、《民歌小曲五十首》(黎英海曲)、《兰花花》(汪立三曲)等作品。它们大多取材于民间音乐的标题性小品或主题变奏曲。具有旋律流畅、和声简明、民族色彩鲜明,比较适合演奏等特点,不仅受到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也被外国音乐家所喜爱。

七十年代前后的音乐创作,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作品基本上是改编“革命样板戏”、“革命历史歌曲”和部分传统古曲。如钢琴伴唱《红灯记》(中央乐团、中国京剧院集体创作)。

八十年代钢琴曲有:《谷》(瞿小松曲)、《阳关三叠》(黎英海编曲)、《东兰铜鼓舞》(陆华柏曲)、《春江舟影》(储望华曲)、《多耶》(陈怡曲)等。作曲家的创作自由大胆,对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新的处理和发展。他们追求音乐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不仅仅是作曲技法方面的探索和改革。更凸显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朝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的趋势。他们为创立钢琴作品的“中国学派”而积极探索。

2、小提琴独奏作品:二十世纪早期的小提琴曲中,作曲家马思聪的作品数量最多,有《内蒙组曲》、《音诗》、《牧歌》(马思聪曲)等。这些作品不仅旋律流畅,民族风格浓郁,在音乐创作技法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作曲家在小提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群众化等方面也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贡献,使小提琴音乐在我国的音乐生活中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七十年代小提琴音乐的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创作水平依然有很大的提高。作品有《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均为陈钢曲)等,《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陈钢根据创作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笛曲《帕米尔的春天》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全曲分“纵情高歌”、“热烈欢舞”两部分。乐曲的第二部分中,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顿弓和快速敏捷的跳弓技巧,加上铿锵有力的切分双音和通过节奏、节拍的变化,表现了新疆塔吉克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生活场面和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具有丰富多彩的色调和浓郁的地域音乐风格。八十年代的小提琴的作品,有《赛里木湖抒情曲》、《峨眉山月歌》(均黄虎威曲)、《草原音诗》(张柯曲)、《川调》(郭文景曲)等。

3、其它乐器的独奏作品:早期萧友梅的大提琴曲《秋思》很有特点。建国初期有大提琴曲《幻想曲》(桑桐曲)、《浪漫曲》(刘庄曲)、《采茶谣》(王连三曲)等;双簧管曲《牧羊姑娘》(黎国荃曲)、《春天的歌》(朱践耳曲)等;单簧管曲《回旋曲》(辛沪光曲)、《苏北调变奏曲》(张梧改编)等;小号曲《帕米尔在欢唱》(李延生曲)等。

八十年代有大提琴曲《中国之诗》(叶小刚曲)、《夜曲》(陈铭志曲)、《巴》(郭文景曲)等;小号曲《春天的歌舞》(魏群、贾双曲);长笛与钢琴曲《阳光灿烂照天山》(黄虎威曲)、《回忆》(陈其纲曲),长笛曲《吟》(张千一曲)等;圆号曲《峡》(吴粤北曲)以及竖琴曲《西域行》(王晓光曲)等。

结语

综上所述,二十世纪我国作曲家在因循西洋音乐体裁创作上。深入广泛汲取我们东方民族音乐的营养精华,作品题材丰富,音乐语言新颖别致,音乐技法大胆借鉴西洋并有所创新,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鲜明特色,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不仅对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浅析宗教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