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劳动争议高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10 08:01:11

转型期劳动争议高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我国劳动争议一直呈现高发的现象。通过近年来的跟踪调研,笔者认为,造成劳动争议高发的因素是多层次的。分析和探究其中原因,目的是为了预防劳动争议,求解和谐劳动关系。

一、对劳动争议主要成因的分析

1、企业用工不规范,以人为本理念淡薄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和稳定的重要期,劳动关系呈现出日趋复杂多变的态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下,确实有那么一些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把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当作企业的社会责任,无视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一味地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压低劳动力价格,延长劳动时间,侵犯职工合法利益。据调查,当前劳动关系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较为普遍,超时加班和不支付加班工资现象严重,社会保险覆盖面存在诸多盲区,女职工特殊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动争议的类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保缴费基数不足引发的争议;二是休假期加班费争议;三是公积金的争议;四是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引发的争议。

2、民主管理形式化,职工诉求渠道缺失

调查发现,在争议高发的企业里,多数还没有依法组建工会,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工会,但却没有发挥作用。《劳动合同法》把工会作用的发挥,设计成强化职工一方的重要法律措施。如:职代会制度,工资集体协商等。企业在制订、修改、决定、实施规章制度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未经职代会讨论、未与工会协商确定的企业规章制度是无效的。但现实中这些企业依法组建工会和建立维权机制的思想认识淡薄,建立的工会也只是“哑巴工会”。在这样的企业里,民主管理成为一句空话,企业内职工利益诉求渠道不通,劳动者利益无处表达,劳动争议接连不断。

3、企业违法成本低,政府执法监管不力

劳动争议的高发与政府部门对企业监管不力有关。在一些政府管理部门的眼里,看到的只是企业的效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追求GDP,往往不自觉地就站到了企业一方,放松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甚至袒护企业对职工的侵权违法行为,对企业牺牲劳动者利益行为放任不管。《劳动合同法》明白无误地告知企业,其应为行为和企业违法行为以及所承担法律责任等条款,那么企业本应当从程序和标准上来衡量自己的合法性,但许多企业为何还要明知故犯?原因很简单,企业的违法成本低,违法责任大多只是补偿性的处罚。这些,都助长了企业侵蚀劳动者权益的嚣张气焰。

4、劳动者意识觉醒,诉求向深层次转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利益意识,其诉求正从单纯谋生向追求幸福感与归属感改变,他们要求与城镇职工一样能够同工同酬,同样享受社会福利,面对现实状况不公平感强,这是产生劳动争议的基本根源所在。近年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案件的高发,既反映了企业侵权的严重,也反映了职工法律观念的觉醒和对法律程序及标准的充分把握。如:社保基数要按实缴纳,休假加班费要追诉二年,住房公积金要追缴,企业违法行为要支付赔偿金等具体内容。

二、预防劳动争议发生的对策

纵观当下我国的劳动争议案例,基本上都是因用人单位压低用工成本,侵犯职工合理报酬权而引发的利益之争。因此,要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需要政府、企业和工会三方共同努力。

1、政府要以共赢理念引导劳资关系和谐

劳动者的生存保障,与国家的和谐稳定休戚相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在制度层面上既要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保障,又要为劳动者诉求公平正义畅通渠道。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地方政府应当切实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以双赢的理念引导劳资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针对转型期复杂的劳动关系,政府必须通过完善劳动立法,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加大对劳动用工违法成本的惩处,严格执法监管,严惩违法用工行为。同时,还应通过建立劳动关系调处机制,加强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早发现、早处理,掌握协调劳动关系的主动权。

2、企业要切实担当起应负的社会责任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只有构建合作的劳动关系,才能实现企业和劳动者的互利共赢。为此,企业必须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核心价值观,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履行基本的法定义务,在劳动用工方面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工会的作用,走群众路线做好职工思想工作,赢得职工的信任与支持,千方百计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从而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在这个过程中,要使企业的管理走向科学化。

当前我国企业类型众多、劳动关系纷繁复杂,企业内部的协商调解机制还未得到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工会组织也还不够健全,工会的维权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所造成一些劳动争议不能在企业及时化解。由此,在当前劳动争议高发现实形势下,企业应当注重加强与工会的配合,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运用职代会和集体协商等法律制度,保障职工的具体利益。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劳动争议的预警和调节功能,把可能发生的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

3、工会应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工会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针对日益高发的劳动争议,笔者认为当前工会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其一,加强工会组建工作。面对劳动争议高发之势,工会组织应采取措施积极针对大量非公企业工会刚刚组建的现状,履行工会职能,变组建上的数量扩张为质量提高。要落实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引导企业落实《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凡涉及职工利益的政策和方案,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民主程序。

其二,积极开展工资协商。工资收入是职工最切身、最直接的利益,也是直接引发劳动争议的因素。工会要把平等协商工资共决作为维护职工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来化解利益矛盾,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疏通职工的诉求渠道,让劳动者的利益充分表达。

其三,加强职工思想工作。当前,由于社会转型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工会组织要做好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要及时准确地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反映职工的呼声,疏导理顺职工的情绪,将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的情况,工会应当发挥好教育引导的职能,切实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会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职工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促进职工技能提高,从而达到“既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既服务于职工,又服务于企业”的共赢目标。

总之,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劳动争议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政府、企业和工会三方的作用和手段来协调解决。

(作者:江苏省工运研究所副秘书长)

责编:周蕾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打造高校学生记者队伍 下一篇:浅谈媒介融合时代的受众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