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下“自主合作·多元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9-10 06:11:00

“研学后教”理念下“自主合作·多元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我校多年来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近两年,结合番禺区实施的“研学后教”课堂改革,努力探索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行一体的“自主合作・多元评价”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解读

(一)关于“自主合作”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

(二)关于“多元评价”

多元性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二是评价角度的多元性。

1. 学习小组评价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建立起量化评价机制,鼓励和激发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各班级每周及每月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小组长、自主合作学习标兵,班级给予表彰、奖励。

2.任课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学生展示情况,适时点拨讲评,表扬鼓励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小组的点滴进步,适时表扬评价并写《教师课堂评价表》。不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学习技能的高低,而是综合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二、模式策略

(一)教学策略

1. 在一节课40分钟内,教师授课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内,其余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但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应灵活运用策略。教师需要遵从“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即:学生能自主学习的不讲、学生自主学习不懂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懂的不讲、小组合作学习仍不懂但通过成果展示能懂的不讲。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重点、讲难点、讲关键点。

2. 语、英、政、历等属文科范畴学科,预习部分主要内容在课前完成,一部分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通过阅读与检测等形式自主完成;数、物、化等属理科范畴学科,预习部分主要在课堂,预习内容以基础为主。“研学案”要有明确、具体、细致的预习指引及要求,每节课各小组长都要登记、检查、评价组员预习情况。

3. 课型主要分“研学课”和“研练课”两种。“研学课”是主要课型,在“研”上着力,研究教材、学情、学法;“学”上着眼,学生自学、帮学、群学、乐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后”上着准,教师点拨、小结、拓展,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研学课”是在学生自主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是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深化。“研练课”是以练习巩固为主,在“练”上做文章,是对之前篇章的反馈总结,目的在于查漏补缺,把握难点,全面过关,整体提高。

4. 每节课教师要求学科小组长要进行目标达成评价,填写《小组学习目标达成表》(老师及时查看反馈)。每单元要进行小测,以小组平均分成绩公布小组排名及奖励。

(二)分组策略

1. 分组原则:各班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习、纪律、情感等)不同,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6-8个小组,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学习步调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各小组有文科组长1人,理科组长1人,纪律组长1人,组员3―4人。

2. 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有组号、组徽、组规。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成员不仅对个人负有责任,对小组成员也负有支持和鼓励、同伴帮助与辅导以及合作的责任。学生以小组团体成绩表现或进步情况进行捆绑评价和奖励。小组从仪表、考勤、卫生、作业、课堂、两操、互助、检测等多方面每天、每周、每月、每期进行评分记录,适时公布,评出优秀班级、小组、组长及组干等,并进行大力的宣传表彰。

(三)备课策略

1. 教师集体备课在学校《集体备课方案》基础上设计编写“研学案”,注重在“研”字上下文章,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小组合作,把握“后教”策略。而教师的“研”又是根据学生的“学”来进行,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困难及解决办法,又如学生如何落实“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章章清,等等。

2. “研学案”是“研学后教”课改的关键点,是集“教材、教案、学案”于一体的“研学文本”。从目标设计来看,“研学案”应有“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从内容处理来看,就是要将知识问题转化为“研学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关键点;从教学过程来看,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问题(普遍性问题、生成性问题)。“研学案”是教师“研学”的成果,是学生“学”的学习文本,教师“教”的教学文本。

(四)四个关键

此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课堂要体现“四有”,即有研学案(载体)、有研学问题(中心)、有小组学习(形式)、有教师后教(原则)。学校实施课改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课堂的增值、高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模式成效

(一)学生方面

通过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人际交往技能获得发展;另外,教师的多元评价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还有,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

(二)教师方面

通过参与课改,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强化了课堂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使之更融洽;另外,教师逐渐体验到课改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幸福感增强。

(三)家长方面

认为小孩在礼仪态度、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多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认为小孩学习效率有了提高,有了更多的成功与快乐,并能正确对待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四)学校方面

一方面,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师授课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学生的期末检测及初三中考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在番禺区位居前列;另一方面,学校的各类综合评比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续9年荣获番禺区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2013年番禺区首届初中办学绩效评比一等奖第一名。

上一篇:德国:教育是“慢教育” 下一篇:只弄脏了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