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淳安县科技与农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的思考

时间:2022-09-10 05:58:32

对淳安县科技与农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的思考

摘要 从科技兴农氛围、农业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龙头企业壮大、产学研合作5个方面,对浙江省淳安县科技与农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概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淳安县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与农业;转型升级;融合;问题;对策;浙江淳安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292-03

近年来,淳安以科技为支撑引领,依托生态品牌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和品牌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但面临周边县市激烈竞争和农业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上千岛湖生态保护的压力,农业深层次矛盾已显现,怎样实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是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1 淳安县科技与农业融合发展概况

1.1 科技兴农机制氛围不断增强

近年来,淳安县相继出台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和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等重要政策文件,支持基础设施、品种改良、模式创新等力度进一步加大。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2011年建立首个500万元科技风险池基金,专门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优惠利率贷款,年贷款投放量可达5 000万元。3年来安排农业科技项目130余个,资金逾530万元。全面推行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双联”制度,95名农技人员联系科技示范户985户、示范基地29个。

1.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全面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建立15个首席农技推广专家、139个农技指导员为骨干的县农技中心,乡镇统一成立综合农技服务中心,行政村成立村级农业服务站,配备1~2名村级农业服务助理员。同时,建立村级农业科技示范户1 159户,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3年全县申报、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200余个,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增效增收。如桑枝食用菌园区集约化生产模式与示范推广项目通过桑枝黑木耳秋栽、桑枝秀珍菇工厂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新技术推广应用,2013年全县共栽培桑枝食用菌2 248.89万袋,总产值1.14亿元,使食用菌产业成为淳安县农业的新兴产业、生态产业和富民产业。

1.4 科技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政策扶持激励下,淳安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截至2013年底,淳安县共有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7家,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市级34家,5 000万元以上规模农业龙头企业有9家。2013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0.35亿元,实现利税逾5 000万元,利润1.56亿元,出口创汇4 312亿元。出现了一批知名、特色加工企业,拥有杭州市著名商标2个,中国有机食品品牌4个,浙江省森林食品品牌1个。

1.5 产学研合作有效推进

经过多年实践,淳安县农业产学研已由分散到整体合作、短期到长期合作转变,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人才为支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种养殖业方面,文昌镇与中国农科院、市农科院合作建立茶叶良种试验场。县微生物研究所与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开展“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农业企业方面,鲟龙科技通过与东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合作,攻克网箱养殖及鱼子酱加工等技术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淳安县科技与农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淳安县科技与农业融合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都有明显提高,但相对于淳安县农业发展的潜力、千岛湖品牌影响力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形势,还存在不少问题。

2.1 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有待加大

一是财政投入不足。从国际国内农技经费投入情况看,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为0.6%~1.0%,发展中国家为0.5%,而我国不足0.2%。统计数据显示,淳安县农技推广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足0.1%。二是企业投入不足。作为投入主体的淳安县大多数农业企业由于规模小,科技投入意识普遍不强,调查发现,农业科技企业中除少数企业每年均有一定科技项目资金投入外,其他企业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很少。三是融资难普遍。目前,淳安县大部分农业企业处于成长阶段,资金需求十分强烈。据调查,农业企业存在融资需求但无法满足的占75%以上。

2.2 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推广主体弱化。目前淳安县科技服务主要以县乡农技中心为主,作为科技服务体系重要补充,至今还没有一家有实力的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二是体系覆盖面窄。受农业资源分散、农民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除蚕桑产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较完善外,淳安县茶叶、干水果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都缺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科技服务组织。三是服务方式落后。农技推广方式上大部分仍停留在走村串户、田间地头、口传面授等传统农技模式。实用技术的推广层面,缺乏优质高效、综合配套的现代种养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农产品深加工新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偏低[1-2]。

2.3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有待拓展

创新平台可有效集聚创新资源,是提升产业层次与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从淳安县情况看,目前工业、农业等科技创新平台十分缺乏,特别是农业方面,仅有淳安蚕桑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这1家行业创新平台,茶叶、山核桃、毛竹等支柱产业至今还没有行业科技创新中心,也无其他基础条件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

2.4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一是整体素质不高。统计显示,目前全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占41.0%,大学以上学历的仅为10.7%,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招聘的农民技术员,年龄老化,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二是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因属地管理,作为农技推广应用核心力量的乡镇农技员,大部分时间花在乡镇日常工作上,从事农技推广应用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得到保证,且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已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三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明显。近年来,全县不少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或是通过公考调离农技推广岗位,或是被提拔为领导干部离开农技推广部门,高层次农技推广人员逐年减少,严重影响了淳安县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3 促进淳安县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

当前,国家和省市都正处于依靠科技进步强势推进农业农村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各地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和推广利用步伐迅速推进,这为淳安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必须抓住机遇,趁势而上,主动作为。

3.1 淳安县科技与农业实现深度融合的途径选择

3.1.1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这是淳安县实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途径。对县一级农业科技创新而言,关键是转化应用各类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引进一批对淳安县农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扩规提质等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瞻技术,尽快缩小淳安县农业发展与兄弟县市、发达地区的差距。

3.1.2 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这是淳安县实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特色抓手。农村科技特派员是淳安县于2003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的,目前全县已累计派驻省、市、县农村科技特派员批200余人次,实施科技项目227个,培育新兴产业2个,增加农民收入2.2亿元,淳安县连续4次被评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已成为推动淳安县农村科技普及、农业扩规提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主动争取符合淳安产业需求、提升作用明显的省市科技人才来淳安服务,并在县内选派一批技术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科技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3]。同时,加大对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的扶持力度,探索、支持科技特派员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分享科技效益成果,结成利益共同体。

3.1.3 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这是淳安县实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科技富民强县是国家和省科技部门科技专项扶持计划,主要在农业方面给予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特殊科技资金支持,以科技为手段带动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这对于淳安县农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2011年,淳安县蚕桑产业提质增效项目被列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国家和省市将给予科技扶持资金600万元,通过种子种苗、蚕桑基地改造、桑蚕资源综合利用、蚕桑产业链延长伸等,2013年生产蚕茧1.46万t,蚕茧产值6.23亿元,增加蚕农收入6 129.4万元,带动全县38万农民人均增收342.9元,其中7.5万蚕农人均增收1 737.36元。

3.1.4 大力推进农业“两区”建设。这是淳安实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主要战场。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省委省政府于2013年开始全面开展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两区”建设。通过良田(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的综合配套,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示范带动,全面提升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2010年10月,淳安县西南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被列入第3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目前淳安县“两区”建设总体进展顺利,西南片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启动建设农业项目20个,总投资逾3 000万元;已建成粮食功能区6个、面积为501.53 hm2。

3.2 具体对策

3.2.1 完善农业科技激励政策。农业是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保持较高强度的投入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关键。在全面落实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出台的农业扶持政策基础上,要结合省市要求并根据农业发展最新趋势予以进一步完善。一是力度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方面的财政资金要加大投入,千方百计确保达到“科技投入的三分之一必须用于农业科技”这一政策规定,对每年的新增财力也要多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企业、科技中介、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引导力度,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企业及社会力量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二是重点要突出。淳安县经济本身欠发达,有限的科技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改变以往农业科技项目投入上大小兼顾、长短结合的做法,从推动全县农业产业扩规提质、转型升级这一中心任务出发,加大对品种选育、设施建设、产品加工、生态循环、土地流转、品牌营销等的扶持力度。三是评价要科学。农业不同于工业,其科技投入不但风险较大,且绩效产出通常需2~3年以上的时间,应科学评价投入的绩效问题。要建立一套能客观、公正反映科技成果水平、质量、效益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要求全面、客观,便于操作和比较。

3.2.2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和“两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以推动产学研合作纵深化、规范化发展为目标,突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主导、推动作用,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产学研平台建设,具体方式上,可通过县政府与科研院所、行业主管部门与院系团队、企业与专家教授3个层次,建立特聘专家制度,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茶叶、蚕桑、干果、水产等淳安县主导和优势产业建立起合作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政府+院所+企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二是加强区域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农业“两区”建设这一广阔平台,在规划区范围内,按照产业分类,以招商引资或本地培育等方式引进或建设若干家水平高、带动强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短期内提升“两区”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形成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基地。三是加强行业创新联盟建设。在全力抓好县蚕桑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同时,要结合淳安县主导产业扩规提质的需要,在山核桃、渔业、茶叶等农业企业较集中的产业建立若干个行业创新平台。建设途径上,可由县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兴建,引导相关企业参与合作,也可完全交给行业企业自行建设,由一家或几家企业主导,行业内其他企业共同参与,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引导[4]。

3.2.3 健全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一是整合农技服务资源。目前淳安县农业科技资源散乱分布于科技、农业、林业、农办、茧丝绸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由于多头管理、重复投入,有限的科技人、财、物资源效益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发挥,有必要对涉农部门和单位的科技资源进行整合,由政府牵头组织各涉农部门和单位共同商议全县农业科技重大方向、重要项目和重点工作,农业科技服务的资金、人员等资源要素投向这些重点领域。二是健全完善责任农技制度。完善以县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骨干、乡镇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的新型农技推广责任体系,倡导农技推广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创建各类民营农业科技机构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并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等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同时,以“产业+首席专家+科技团队”模式,按类别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上培养一个科技团队、一群科技干部、一批乡土农民专家,抓好现有农业首席专家的续聘选聘和保障政策完善等工作,增强农业科技的引领带动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技教育制度。重视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的提升,把加强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人才发展规划,农技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3.2.4 培育壮大农业科技企业。农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一是加大投入。加大政策激动力度,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改贴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种子种苗等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整合,引导农业企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加大对农业科技开发投入,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推广应用。二是扶优育强。注重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入,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基地、联农户”,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在茶叶、干水果、毛竹、蔬菜等产业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产业集群。三是加强招商。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依托生态、资源、品牌等比较优势,吸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淳安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并给予大型农业科技企业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重奖。

3.2.5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一是积极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种业处在农业产业链顶端,是农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可达30%~40%。从淳安县情况看,目前种子、种苗、种禽等仍以常规品种为主,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本土品种、高新品种较少。畜禽养殖上可依托左口乡国家级种鸡育种中心加快全县优良家禽养殖品种推广,同时,全面启动淳安花猪这一全省优良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尽快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二是全力推进设施农业普及工程。积极推广应用农产品贮运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全面落实设施农业发展激励政策,通过政策鼓励广大农民购置符合淳安县农业机械化、设施化的各类农业装备。同时,要推进农田设施建设,兴建一批标准农田。三是实施农业重大项目攻关。围绕新兴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和产业基地建设,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组织实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及产业开化”“优质畜禽品种培育与高效生态养殖”等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县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支持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3.2.6 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一是抓人才使用。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参与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技服务部门参公和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千方百计稳定农村各类农技队伍。二是抓人才引进。聘请有关专家教授为科技顾问,创办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引进大公司、大财团到淳安县创办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5]。对于高精尖人才,鼓励其以联合开发和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县内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抓人才培育。要发挥好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鼓励以个体、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领办、创办企业和科技示范基地及群众性技术服务组织,对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4 参考文献

[1] 袁自春,杨普,李毅,等.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7(6):15-17.

[2] 杜华章.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0(1):66-70.

[3] 张朝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8):100-103.

[4] 倪雄飞.广东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373-5374,5387.

[5] 陈达会.浅析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274.

上一篇:水稻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下一篇:丰都县烤烟散叶堆积式烘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