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10 05:50:39

以学为本,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 要】以学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会学为本、以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主、快乐、高效的学习。本文结合目标导学、交流点拨、当堂训练、归纳梳理四个阶段的教学开展,对以学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以学为本;目标导学;交流点拨;当堂训练;归纳梳理

以学为本,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会学为本、以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主、快乐、高效的学习。只有将这一科学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文化自觉,转化成具体的课堂行动,以学为本的根本目的才能实现。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通过目标导学、交流点拨、当堂训练、归纳梳理四个阶段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目标导学,教会学生预习方法

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于不同学生课前个人预习情况并不一致,因此教学时有必要引导学生再进行课前预习。预习过程中,明确目标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与动力所在。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具体实际,对学生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合理确定学习目标。教师确定目标后,还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用学生容易理解的简洁语言去阐述,使学生对学习目标要求清楚明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预习思考,学生根据预习思考阅读教材,勾画出书中的重点内容。如,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有0或商末尾有0的除法》一课:

1.学习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

(2)学会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简便写法,并能准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

(3)总结商中间有0或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知道0占位的道理。

2.学习思考

(1)计算0÷2=,0÷3=,0÷5=,0÷7=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哪种情况要商0?商0有几种情况?

(3)商中间的0和末尾的0能省略吗?

(4)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这样一来,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有了明确的任务,在预习的时候就能根据预习指导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至于找不到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将有一定的提高。

二、交流点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学生通过预习,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自学能力也有所差异,对教材的理解自然就有会深浅之分。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学、去做、去说、去论。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不发表任何的意见。在学生不断尝试和充分交流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肯定学生自学的良好表现和所得,同时指出问题并纠正错误,让学生在教师点拨中全面准确掌握知识。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节课,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一般情况已掌握,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然后再组织他们交流:

出示309÷3= 420÷3=

(1)尝试列竖式进行计算。

(2)学生汇报:309÷3=,420÷3=的计算过程。

(3)小组讨论:309÷3=,十位为什么商0?420÷3=,个位为什么商0?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吗?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归纳: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计算完毕后,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

(4)小组讨论: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商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吗?

教师明确指出:商十位上或个位上的“0”都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作用

(5)全班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以学为本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此环节都是围绕学生的学逐步展开、深入,学生以“探究者”身份主动去探讨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探讨的过程中体会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三、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还需要练习巩固。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这样安排练习:第一轮的练习只有两道与例题类型高度相似的题目,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的新知识有初步掌握,同时在这种半扶半放的练习中,让一些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再一次学习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以期全体学生都能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第二轮的练习增加到4~6道,有一些变形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避免了思维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第三轮练习以检测的形式进行,题量也不大,一般是4~8分钟完成。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很喜欢当堂检测,当堂检检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比较疲惫的精神状态下变得兴奋起来。教师可在学生做题开始阶段去关注学习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利用学生做题有快有慢的情况,给学生当堂批改作业,由于学生的作业量较少,老师在课堂上就能完成大部分学生的作业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了解学生对当节课理解掌握情况,利于下一节课的开展。学生一方面享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可以知道自己的偏差,及时把错题订正。每一个学生都能扎扎实实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提高知识水平。

四、归纳梳理,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这些知识往往不稳定、不牢固,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在以学为本的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每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如在教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1)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学习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3)你认为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这回顾中,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以学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依靠老师,但不依赖老师,学习更加主动,学得更加轻松,建立学习数学的良好自信心,全面准确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简介:

杨小珍,女,(1977.5~),广西桂平人,单位:广西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毗邻地区政府跨界协作利益博弈研究 下一篇:企业档案工作与知识管理环境协同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