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时间:2022-09-10 05:47:36

辽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摘 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实现辽宁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在社会建设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却明显滞后。针对辽宁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和途径探讨中,学者们较少从文化深层对辽宁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进行透析,也较少针对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的持续性进行中长时段的分析研究,文章对辽宁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足作出回应,将辽宁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问题与文化区隔结合起来进行探讨,探析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推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城乡文化统筹 问题 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24-02

一、辽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辽宁城乡统筹文化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辽宁在文化领域存在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这对于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十分不利的。长期以来,城市文化日益发展,而农村文化却得不到明显改善,在文化发展水平上农村明显落后于城市,且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形成了“二元城乡文化结构”。这种文化领域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滞后于城市,城乡之间知识、信息、文化的传播和拥有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村的文化体系不断被边缘化。

2.城乡文化投入差距巨大。辽宁由于经济和历史原因,用于文化发展的资金一直偏少,而用于发展农村文化的资金的比例则更低。城市之中集中了绝大多数的高层次的文化人才、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在广大农村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十分匮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城乡文化各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在辽宁广大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缺失、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薄弱、公共文化资源匮乏等现象十分明显。

3.城乡居民在文化结构差别很大。辽宁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城乡间的社会流动频繁,但是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长时间的接触中,仍然处于彼此“难融”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在文化休闲领域中,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较高,休闲内容多样,结构合理;而农村居民的文化休闲比较单一,看电视、唱歌、打台球、打麻将、打扑克等成为广大农村居民主要的休闲手段。一方面是城市文化的热闹非凡,另一方面是农村文化休闲生活的严重贫乏,这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思想行为领域的差异。

二、辽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问题分析

1.文化建设理念不到位。总体来说,社会各领域建设过程中,文化建设思路不清晰,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不到位。一般情况下,辽宁社会建设发展中,各界人士更注重经济领域的成绩,着眼于辽宁经济增长水平和发展速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形象工程建设,而看不到文化对于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作用,这是与各级领导和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的,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最主要的,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指标,这种思维使得辽宁城乡统筹发展中,文化发展远远不到位。

2.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辽宁城乡文化资源在配置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文化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农村文化机构设备质量相对城市有较大差距,三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人才奇缺。这种“城乡二元文化结构”体制下,辽宁文化事业资金投入长期向城市倾斜,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文化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及相应各类专业文化发展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广大农村地区文化资源十分缺乏。城乡文化发展资源的差距还体现在人才分配不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文化建设人才主要集中在辽宁城市地区,而广大农村地区文化建设队伍的水平较低且观念陈旧落后。

3.文化消费水平不均衡。辽宁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来讲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在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着距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化消费水平上,城市居民远高于农村;在消费结构上,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更为丰富和合理。城市居民在恩格尔系数的测算中,文化消费的比重远高于农村居民。由于现代思想在城市中的影响更为明显,城市居民普遍重视文化消费,在工作之余常常有着主动的文化诉求,文化消费的水平相比较高,在消费内容和消费结构上,表现出丰富化、多样化的特点。而在辽宁广大农村地区,文化供给比较单一。

4.文化潜力挖掘不深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更倾向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质,对亚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弱化。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辽宁大地每种文化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不严格保护并充分发掘其潜力,优秀的文化将不能起到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辽宁省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共有44个民族,少数民族有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活动和民族文化,这是一项有着很好开发前景的旅游文化资源。同时,辽宁自然环境优美,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名胜古迹和与众不同的发展历程,这也是一项重要的亟待宣传开发的旅游资源。这些文化潜力目前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

三、辽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路径

1.明确目标。辽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根本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城乡文化的相互理解。城乡在经济生产方式上的迥异,使得各自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享受的物质文化、具有的精神文化以及体验的制度文化等层面存在根本的差异。辽宁城乡文化融合的实现,必须使各类文化承担者具有相互理解性,打破群体之间的“文化敌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以及共同的文化活动,创造城乡两类文化的载体的共存环境和条件,在一种无对立的氛围中实现文化的沟通和理解。(2)城乡文化的和谐并存。辽宁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到城市化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反映了辽宁经济发展状况,但是并不意味着城市化率越高越好,也并不意味着城市文化一定优越于农村文化。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应该作为辽宁社会中的文化存在并存、和谐发展,在制定和实施文化发展政策时,应该重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3)城乡文化的凝聚统一。辽宁是我国老工业重工业基地,辽宁作为一个整体在国家建设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新辽宁建设中,城乡文化的发展是具有相通性的,脱离了某一方,另一方文化不可能独自进步和发展。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作为辽宁特有的文化特质在促进辽宁发展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2.推进策略。(1)文化审视。明确辽宁城乡统筹中的文化区隔影响因素以及城乡中优秀的需要保持的文化要素。辽宁城乡文化融合并不是文化特质的趋同,每种文化都有其生长的土壤和存在的依据,是基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形成的。辽宁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内容都是经过长期积淀演化发展而来,都是基于各自的生产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因此,城市和农村文化只要与各自的生产生活实践相符合,就是合理的。(2)文化调整。既然文化是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相一致的,就必须使文化与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现代社会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辽宁城乡的文化发展路径要根据社会物质条件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辽宁城乡中一些落后的文化习惯应该被剔除,同时根据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要建立起新的文化特质,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新的文化需要。辽宁城乡文化融合的总体思路是建立合适的文化特质,而不是盲目地建设。(3)文化激励。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惰性,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或者改变十分缓慢,从而经常表现为文化领域的发展落后于经济、政治领域,这就会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到减缓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促进文化的繁荣和进步。更新并转变观念,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利用经济对文化的扶植和鼓励作用,发挥政策对文化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大力发展各种文化产业和文化活动,并深入到每个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3.消解区隔。(1)文化认同。城乡居民在对本身文化有着很强认同的前提下,对对方的文化要素中合理的成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很难得的一种倾向,因为建立在自身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对“外文化”群体的理解,认同对方的文化要素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使城乡居民间的交往更加地频繁,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达到彼此的理解和认同,至少是一种非排斥的状态。(2)文化治理。这是一种对文化自身各层次要素的审视和修正。每种文化都有其滋养的沃土,都是建立在一种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环境中的。辽宁城乡文化特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基础是各自的社会生产条件和环境,随着新辽宁的建设,辽宁大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有了全新的面貌。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必须建立一种文化发展观,审时度势,适当地调整和发展文化,消解不适当的文化特质。(3)文化融合。辽宁城乡统筹的基础是文化间的理解和融合,这也是辽宁实现城乡统筹的深层次基础。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一种文化的相互认同和各自文化特质的治理,消解城乡文化的区隔条件,实现城乡居民的广泛性沟通和互动,打破城乡间看不见的“厚障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文化融合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达程度,既是辽宁城乡统筹的目标,也是实现辽宁城乡统筹的保障。

4.实践保障。(1)促进城乡文化的相互交流。首先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城乡文化资源,实现城乡文化的互动与融合。辽宁各地在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时,应充分挖掘具有一定历史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吸引城市优势的人财物资源流向农村促进城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根据辽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坚持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并重,通过城乡互动、共建共荣的思路,将辽宁城乡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到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的轨道,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新格局。(2)加快发展农村文化。辽宁各级政府要树立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思想,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总量偏少、水准偏低、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客观现实,坚持文化发展投入适当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引导机关、团体、城市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城乡结对共建活动,不断促进城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等强势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重点支持文化站、科普室、图书室、健身室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3)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领域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发展模式和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思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农村文化生活极其单调。辽宁省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城乡文化市场,通过运用市场准入、资格认定、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和现代交通、通信等手段促进城乡文化市场双向对接,把城市文化资源与农村文化市场、农村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资源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城乡文化双向交流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乡一体的文化体系。

(本论文为辽宁省社科联项目“辽宁城乡统筹发展中文化融合问题”结项论文,课题编号2012lslktzimks-04)

参考文献:

1.程志强.城乡统筹蓝皮书: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2.

2.赵岚.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J].商业经济,2009(11)

(作者简介:邓朦,大连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研究生;杜广强,大连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授;张鹏,大连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 辽宁大连 116028)

(责编:若佳)

上一篇:企业政治关联、银行贷款及投资效率基于银根紧... 下一篇:探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及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