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朝民牧衰败的原因

时间:2022-09-10 03:29:33

摘要:明朝民牧在明朝初期进展比较顺利,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逐渐衰败,最后趋于奔溃。研究明朝民牧废弛的原因很多,具体来讲主要是马政政策的失误和各行太仆寺和苑马寺没有发挥其功能及马政官员的渎职造成的。

关键词:明朝 ; 民牧;衰败;

触及明代马政的民牧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到明代马政的概况。明朝管理马匹的主要机构有两京太仆寺、各行太仆寺、和苑马寺以及茶盐都转运司等机构,统于兵部。而皇室所用的马匹则由御马监掌之,兵部不得过问。明朝马匹的牧养方式主要有官牧和民牧两种。官牧主要存在于各行太仆寺、苑马寺和一些卫所,民牧则主要在两京和山东、河南地区。在这里我们通过简单的介绍来研究明朝民牧的问题。

洪武四年,设置群牧监,六年更置群牧监于滁州设太仆寺,并始制定了养马之法:“命应天、庐州、镇江、凤阳等府滁和等州民养马,江北以便水草一户养马一匹,江南民十一户养马一匹”,从此民间开始养马。经洪武永乐两朝牧养孳息,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时候,马匹已经达到了一百七十余万匹,马匹的年增长率达到10%—15%。马匹分散到民间由民众牧养,然而人口的增长赶不上马匹的增长,于是在宣德四年,将北直隶八府饲养的马匹扩散到临近的山东的济南和东昌两府,宣德六年,山东兖州府也开始养马。正统十一年,“令河南彰德、卫辉、开封三府照例领养孳生马”。随着养马逐渐深入,民众养马的负担有增无减,于是太常寺少卿武金提出:“种马有编审之害,有杂役之害,有点视之害,有岁例之害,有交兑之害,有轮养之害,有倍偿之害,重之以官吏之需索,里甲之影射,民日益穷,沿袭至今滋弊尤甚”,马户日益贫困,马政也随之逐渐败坏,自然而然马匹也很难以征缴,于是国家有采取了折色的方式。到了隆庆二年种马半卖,此后便出现了“种马尽废,孳牧群空,即有寄养存,而官民皆无马”的局面。是什么原因导致马政逐渐败坏,官民皆无马的局面呢,我们在此做以探究。

马政政策的失误是马政废弛最主要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马政政策的经常性变动和马政政策制定上的失误。我们知道,一项政策的实施要产生一定的效益,就要保证此项政策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但是明朝的中后期阶段,在改折和本色问题上,马政政策经常会发生变动。例如,弘治三年规定:京府每年要喂养两万匹备用马。这些备用马是提供军队操骑之用。可是没过多久,“将备用马,每岁暂取一万匹,本色折色临时具奏定夺,如果紧急用马照旧取用或发银收买”,也就是说国家的备用马,除了每年收取一定量的马匹之外,本色和折色根据当年的情况来定夺,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除了收取本色之外,还可以进行收买。国家原本考虑到:除了上年在京府寄养的两万匹寄养马之外,每年还要收取寄养马定额两万,这就使京府百姓负担加重,如果这种状况每年这样持续下去,后果可想而知。于是国家在收养马匹的数量上控制,本折色灵活控制,可根据情势需要进行调节。但对于百姓来说,会真正的对马户有利吗?如果改折色的时间是固定的,例如今年收取本色,明年收取折色,马户会根据国家的政策来调整自己的农业生产。这样的话,在明年的时候百姓可以不用养马,生息一年,下年继续。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全在“临时具奏定夺”里面,因为老百姓好不容易今年养马准备上缴,突然国家决定收取折色,这就要求百姓继续承担抚养原有马匹的同时,还要承担改折后的银两,这种双重负担无疑会加重马户的压力;万历九年,种马尽卖,马户也随之而去,尽卖马匹后的马价银储存用于今后买马。其实将马匹商品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可是在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还很低、不健全的时候,实行这样的措施,最后导致“营中买马初行甚便,近则马少价高,各官称苦,似当亟行停止俟”,于是在废除种马之制五年后,万历十四年又恢复了民间的种马孳牧。

其次是各行太仆寺、苑马寺在明朝的马政制度上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弘治三年,敕陕西巡抚肃祯曰:“洪武、永乐间,陕西、辽东各设苑马寺,专领孳牧。当时官得其人,提督有方,每寺所畜官马不下二三万匹,供各边之用。自正统十四年惊扰之后,无官查验,遂至耗费。凡遇边方缺马,动辄来京奏讨,所废不赀”从中我们知道两个信息:一是各边地所需马匹主要由设在各边地的行太仆寺、苑马寺提供,一是当边地无马可用的时候就会向朝廷奏讨。两京太仆寺所管辖的主要是南北直隶各卫所孳牧的马匹和南北两畿、山东、河南地区的民牧。其中南北直隶各卫所孳牧的马匹主要是提供给自己,而南北两京、山东、河南地区民间孳养的马匹则主要供给京营操骑。“在陕西、辽东者畜于监苑,其数少,畿内及山东、河南者,养于民间,其数多”,故明朝在中后期马匹的主要来源是民间孳牧。当边地急需马匹时便向朝廷所要,朝廷有时给予边地马价银或者马匹。“命发内帑银于甘肃市马以给官军其大同宣府”或者 “给大同马价银一万三千余两并顺天府寄餋马二千匹”。这样,两京太仆寺不仅要承担两京各卫所京营所需的马匹,还要承担各边地马匹的负担,且每次发往边地马匹的数量巨大,这使得这些民牧地区的马户负担再次加重,马户愈贫。到后来便有了杨一清整顿陕西行太仆寺。这种趋势发展到最后边地吃紧,太仆寺再也拿不出马匹供给边地,明朝后期在对外战争中的一败再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政治腐败,马政官员的渎职和大肆侵吞加速了明朝马政的废弛。洪武年间由于太祖皇帝用法及严,政治也就相对清明。这种状况到永乐年间就以开始显现,太宗皇帝就多次申明,要各级官员用心孳牧。“敕谕北京提督养马官曰:朕于马政用心滋久,但尔等不体委任之重,恣意贪虐务”,越到明朝中后期,这种现象越频繁。到后来甚至出现了太监侵吞牧地的现象,从而加速了马政的废弛。

明朝马政在明朝中后期逐步走向腐败、废弛,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因素之外,人地关系的紧张,草场被侵占,马库银的大量挪用都加速了这种状况的恶化。这值得我们后人惊醒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明太祖实录》,卷七十九,洪武六年二月戊子条。

[2][明]杨时乔:《皇朝马政记》明万历二十四年南京太常寺刊本,台北:正中书局,1981年,卷二。

[3]《明穆宗实录》,卷二十,隆庆二年五月,辛未条。

[4]杨时乔:《皇朝马政记·凡例》。

[5](明)万表,《黄明经济文录》,卷13。

[6]《明神宗实录》,卷170,万历十四年正月丙午条。

上一篇: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试论房地产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