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时间:2022-09-10 02:48:4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普通话;示范;引领

【中图分类号】 G6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47―01

作为一个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重要。要说好普通话,必须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进行小学生普通话口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项内容,也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水平和普通话水平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的普通话教学呢?

一、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虽然我们已步入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但语言仍然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手段,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和标准程度,例如通过经常收听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新闻联播》等节目,注意模仿主持人播音的语速、语调、断句等,通过模仿、比较,留意和改进自身在语音、语调、语感上的不足,并加以纠正,力争使自己平时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较为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如果能以教师带动班级,由班级带动全校,那么就能够在全校园里创设一个讲标准、流利普通话的良好教育环境和氛围,使普通话成为校园交流、交际的唯一语言,这有利于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好和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二、抓住课堂主阵地,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1. 在朗读表演中训练口语。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学、说、练、讲普通话。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可以贯穿在课文讲解的全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请几位学生进行朗读,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并让他们讲述哪些词、句读得好,好在哪里,这样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讲普通话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普通话能力,让学生得到较好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

2. 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技能,让学生把话说好。凡事要遵循自然规律。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途径,以“语音训练―语态训练―技巧训练”为教学步骤,进行有计划的培养、训练小学生的普通话能力。语音训练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做到语音准确,声音响亮,词句规范,说话流利连贯;语态训练则启发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克服害羞思想,消除恐惧心理,释放被束缚的潜能,树立信心,大方自然;技巧训练着重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时要做到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表达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等特点。这样便于学生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地练习说好普通话。

3. 提供话题,使学生有话说。由于小学生见识少,性格、心理素质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只会做,不会说,或由于胆子小而不敢说、不想说,或者怕说出来别人笑话,而索性不说,所以他们表现欲不强,通常把口头训练的机会让给别人,在互动式的交际活动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使用轻松舒缓乃至活泼的语气和语调,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认同感,二是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引领、激发他们开口说话的欲望,对于这些学生的发言要多鼓励,使其燃起自信的火炬。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心,很自然地就会打开话匣子,做到一吐为快,有利于其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 规范学生口头语言,让学生把话说通顺。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口语能力较差,无论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和语言形式都很简单,他们也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听学生说话,听学生完整的一段话,不要中途打断学生说话,等学生说完后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口头语。

三、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外的普通话训练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练习、不断巩固中形成与发展的。我们注意到尽管学生在课堂上能用普通话交流,但更多的课外时间则是用地方的方言来完成交际、交流的。在课外,地方语言就成了学生交际的主要语言。因此,我们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说普通话,除了以身作则外,还应该督促学生在校园中尽量讲普通话,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诗词朗诵等等,并将讲普通话列入评选优秀学生的内容当中,以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和兴趣。编辑:刘於诚

上一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四个策略 下一篇:中职数学分层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