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换“新”

时间:2022-09-10 02:16:45

《荀子.劝学》指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所谓“用心”,就是勤勉用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做好工作。心是灵魂的发源地,真、善、美的灵魂也是从心开始历练的,用我们的“真心”才能打开孩子们的“慧心”,才会有所有人都期待的“新气象”。

案例:黄娟,女,学习基础一般,自控力差,纪律观念淡薄,倔强,自尊心强,寄宿在姑姑家。开学军训的第一天就特“惹眼”,不守纪律,懒散,不屑一顾老师的各项要求,心想,一个女孩子居然如此“桀骜不驯”,我一定要给她个下马威。于是,我用严词说哭了她,但她不怎么服。之后就是忘交作业,上课常看课外书,注意力不集中,还常打瞌睡,已经是典型的问题学生了,多次教育效果不佳,于是叫家长到校配合吧。百忙的姑父过来了,了解到她是寄宿在姑姑家的,在姑姑家住,毕竟不是自家,不自由,不放松,容易自闭,缺乏父母的关爱,此时,我觉得我应该给它多一点温暖和关怀,还有鼓励。后来,在她没有犯错误的时候我找她谈话,温和的从她的立场和感觉去交流,终于她袒露了自己的心声,没有批评,只有理解、关爱和鼓励,而此时她表现得如此听话乖巧,针对她的不足和困惑我表示帮她一起纠正、解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非常清楚她的那些缺点肯定要反复的,但她打开了她的心扉,让我走进,就是一种进步。这是教育她的重要的第一步。对于这种自制力差的人,我建议她列一张作息时间表来要求自己,她说她没有手表,我要她去买块手表,她说没有零花钱,我相信这是真的,更同情她的无半点经济权,我答应第二天给她买块电子表,但提出了我的要求:上课不许看课外书了,交一张作息时间表给我,上课不走神。起初她不同意我买表给她,姑父会骂,后来我说当礼物送给她,以后记得老师就行,她最后答应了。我们“谈判”结束后,我做到了我的承诺,现在她也基本做到了她对我的承诺。虽然,她不是我想要的那么出众优秀,但在我多次的耐心、细心、真诚的帮助下,她已不再是问题学生,她远在湖南的父亲为她的进步高兴不已,也打电话来感谢我对她照顾。

困难生一般表现出和普通学生不一样的性格,他们往往心理比较闭塞,有一种自卑和自闭。对这类学生你用老师的尊严和权威来教育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放下师道尊严,努力去做学生的朋友,加强和他们的心灵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

首先,必须深入学生,观察分析,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该全面了解人。”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生活中去,才能全面的了解他们。否则就体验不到学生的感情,也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那么和学生进行心理交换也是一句空话。详细了解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是成绩基础差,还是不遵守行为规范;是上网有瘾,还是喜欢打架斗殴;是作业不写讨厌学习,还是自由随便我行我素。这些学生也是家庭的全部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深入问题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言语行为,细致分析具体情况,同时通过教育、引导、帮助促使每位学生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和创新,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而且可为有效的展开班级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确定目标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目标是人奋进的方向,有了目标,才会有向上的动力。要调动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帮助他们设置适合这些学生的奋斗目标,把班级的奋斗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注意的是目标定得要适度,如果定得过高学生可望而不可即,会让学生丧失信心,起不到激励作用;目标定得过低,无须努力就能实现,同样起不到激励作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不失时机地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比如,在开学之初,教育学生在新的一学期应该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有一个全新的自己,努力克服不足,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在班级园地中可以这样宣传:努力进取,完善自我。青少年一般都具有渴望得到班主任的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的增强,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我荣誉感也增强了。班主任要保护好问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产生期望效应,达到教育目的。

最后,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问题学生的家庭大多是不幸的,孩子难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特殊的家庭环境使这些学生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的沉默少言、固执独立,有的生活随便不拘小节,有的处世待人冷漠,有的变的暴躁、霸道。幼小的心灵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伤害,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消除特殊家庭学生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把特殊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给予他们真情实意的关爱。问题学生更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关爱,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把他们当做遗忘的角落,而应用爱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让春风抚慰这受伤的心灵,让春雨滋润这贫瘠的土壤。一句赏识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也许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很多时候,我们用语言就可以塑造孩子,及时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肯定赏识,就能给他提供滋养心灵

微笑的养分。

度过严寒的人,最知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更知泉水的甘甜;出现问题的学生,更渴望看见老师的笑脸,听见老师温暖心田的话语。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用“心”换“新”,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在情感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为社会培育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附属中学)

上一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