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理处理方式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探讨

时间:2022-09-10 01:41:32

不同物理处理方式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探讨

摘 要:想要分析不同物理处理方式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通过采摘后的蓝莓作为实验材料,分析微波、紫外线辐射、冰温冷餐等方式对蓝莓采摘后储藏的失品质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总酚含量的影响。分析数据得知,微波处理方式对于蓝莓保鲜并不适用;紫外辐照的方式加大了总糖、可溶性固体物与总酚的分量,失品质率尚未出现显著变动;冰温贮藏降低了蓝莓的代谢速度,降低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的流失频率,减少了总酚的叠加速度,减少蓝莓的失品质率。由此可以得出紫外线辐射与冰温贮藏的方式能够增强蓝莓的贮藏质量,保持它独有的风味。

关键词:蓝莓;贮藏;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29

蓝莓又称之为越橘,从属于杜鹃花科植物。蓝莓成熟的时期通常在6―8月,在25℃下搁置3d就会变坏,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贮藏的。本文以蓝莓作为实验素材,分析不同物理处理方式对蓝莓贮藏品质和次生代谢产物上的作用,研究蓝莓保鲜技能,为蓝莓保鲜带来一系列的参照。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实验器材

新鲜的蓝莓采摘与研究所的种植根据地,在采完收回后即刻放到实验室中去,放在5℃的地方制冷12h,选择没有腐烂、没有病虫危害以及没有机械处理痕迹的蓝莓执行实验。包括恒温恒湿培养箱、手持折光仪、紫外线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冰箱、电子型天平、紫外线灯、微波炉等。

1.2 实验方法

把经过预冷和挑选后的蓝莓依据每100g1组划分为若干个组,通过之前的实验数据对每组依次实施物理方式处置。

把处理过后的蓝莓通过保鲜膜包装分别放在低温和冰温的环境中,湿度范围在85%~90%,每个处理设置4组平行模式进行有关指标检测。

1.3 指标检测

通过称量品质的方式得出失品质率,失品质率通过初始品质减去贮藏后的品质再除以初始的品质而得出,可溶性固形物通过手持式折光仪去评测;可溶性糖含量通过蒽酮试剂法进行评测;总酚含量通过甲醇提取的方式得到。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蓝莓失品质率的影响

蓝莓采摘后失品质几率开始提升关键有2点原因,蓝莓脱离母体本身的营养供应,再者蓝莓自身依旧维持呼吸,会耗费储备的水分与营养物质;蓝莓整个的抗病性属于渐渐减少的走向,对每种微生物的侵入抗性降低,还有采摘与运输的时候出现的一系列状况造成的机械或者人为破损造成外部细菌更容易侵蚀,内部潜在的微生物细菌会慢慢开始复苏,进而加快蓝莓自身的营养物质的耗费,导致蓝莓的腐烂进而失品质率提高。

2.2 蓝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在物理方法的处理上对蓝莓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其实没有很显著的差别,每一个物理组大都遵守了由升高再降低的走向。蓝莓果实开始的失衡、可溶性固形物的提升是因为果实的软化导致可溶性果胶储量提升引起的,在贮藏的时候用冰温进行处置。在贮藏第10天的r候,蓝莓果实的TSS含量实现了自身的峰值,此后微波处理与对照组有较为迅速的减少走向,紫外辐照与冰温处置的含量降低得比较慢。

2.3 对蓝莓果实总糖含量以及总酚含量的影响

总糖是制约蓝莓味道十分重要的因素,它的总糖含量在采摘后出现持续减少的走向。在贮藏的时候,总酚含量的变动大多是按照先提高后降低的原则,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实现自身峰值的时间也不一样。微波处理在贮藏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峰值的,在实现峰值之后总酚含量便快速降低。对照组以及紫外辐照在贮藏一段时间内实现峰值,而冰温处理实现峰值的时间是最长的。不一样的处置方法让蓝莓总酚类物质实现峰值的时间有所区别,这与温度有关。微波处置的保鲜方法具备程度上的热效应,让蓝莓果实较快达成酚类物质的叠加,此后快速降低。紫外辐射处置能够加强酚类物质叠加的量,可是不会制约到总的变动走向。冰温处置减少了酚类物质叠加的速率,降低了酚类物质的减少。

3 结论

微波处置不适用于蓝莓鲜果的贮藏,它无法提升蓝莓鲜果贮藏的质量,还会导致失品质率的增加,加剧了蓝莓果实的代谢频率,让酚类物质叠加的速度提升,贮藏后期流失十分严重,总糖含量稍稍大过对照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对照组之间的区别不是很大。恰当时间和剂量的紫外辐照处置能够提高蓝莓贮藏的质量,紫外辐照提升了总糖、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总酚的含量,失品质率尚未出现显著的变动。冰温贮藏能够明显减少蓝莓的代谢频率,让总酚和可溶性固形物的流失变慢,减少总酚的叠加速率,减少蓝莓本身的失品质率,提升蓝莓的贮藏质量。所以,把紫外线辐照和冰温贮藏结合到一起可以进一步加强蓝莓的贮藏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勇,张福生,徐宏.鲜食蓝莓产地保鲜技术研究初报[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04):12-13.

上一篇:贺兰山西坡马麝生存现状研究 下一篇:浠水县中稻新品种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