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抑制通胀的拦路虎

时间:2022-09-10 01:36:04

前段时间,国内几大航空公司说自己亏损,因此串谋涨价,媒体说这个是串联,是不行的。然后相关部门觉得不好意思了,就说我们一定要严查此事。可过了很长时间,相关部门又说,这个事情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取证困难,最后不了了之。透过这一事件,笔者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有关部门厚此薄彼,国企要涨价,有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民企涨价就不行,就得约谈。

大家都感到奇怪,相关部门约谈康师傅,约谈联合利华,为什么不能约谈这些国企呢?要知道很多国企的老总和相关部门的领导都是一个级别的,平时他们都平起平坐,谁又能好意思约谈谁呢?

约谈包括康师傅在内的相关企业,媒体一个反应是这次约谈成了密谈,约谈的具体内容、方式还有最后出台的一些具体措施都没有什么报道。还有一个反应是不允许这些民营企业搭车涨价。这真是有点意思,在涨价的“康庄大道”上,那些垄断国企在迅猛向前,但民企已经“赶不上2路汽车”了。

去年6~12月,大部分化工原料上涨超过60%:磺酸价格上涨48.7%,脂肪醇聚氧烯醚硫酸盐上涨98.5%,脂肪醇上涨70.7%,工业棕榈硬脂上涨60.4%,毛椰油上涨63.1%。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业456个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的统计,日化企业经济效益出现负增长。去年1~11月,全行业利润总额为109.66亿元,同比减少5.99%,亏损企业亏损面达15.35%。

联合利华说今年4月份要涨10%,宝洁也要涨5%~15%。为什么涨价?联合利华说,主要是因为近期上游原材料石化产品、植物油、无机化工产品等价格平均上涨了40%,直接带动日化用品成本增加约20%。其实去年6~12月,大部分化工原料上涨已经不止是40%,而是基本都超过了60%。原料上涨这么多,企业的产品能不涨价吗?那笔者就想问了,原料为什么涨价?是谁涨的?

这些日化产品的原料很多是石油的副产品,而油价上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相关部门真正应该约谈的是谁?应该是中石油、中石化。我们的石油只有37%是靠进口的,有什么理由涨这么多?如果把油价遏制住,日化品不就不用涨价了吗?

但现在的情况还是拿民企开刀。更有意思的是,约谈的这些企业都非常乖巧、聪明。它们觉得被约谈,是因为看得起我。我们看看联合利华的表态,人家说了,我们一方面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确实要考虑到国家经济的大环境,所以我们推迟涨价。

其实,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违反了一个逻辑,叫“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油价涨就是“牵一发”。本来油价涨,其他应该跟着联动地涨。但有关部门说,油价可以涨,别的不可以。现在有的媒体也很不负责任,不做事实调查,就乱炮轰这些民企,说它们蓄谋串联涨价。要说串谋,国企才算串谋。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国企都是一家的,比如说中国电网公司,它什么都干,办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持有很多银行的股份。也就是说,国企是互相流着对方的血,它们想要垄断是很容易的。国企为什么能挣那么多钱?因为它们都在上游卡着民企。民企不是在下游发展比较好、需求比较大吗?那国企就在上游卡它们。坦白地讲,这些日化公司其实也不愿意涨价,因为失去了价格优势,它们就失去市场了。

除了上面说到的航空、石油、电力是在以一些莫须有的名义涨价之外,还有一个行业笔者不得不佩服,就是电信。大家看到崔永元在全国两会期间就几次炮轰电信,现在更多的数据被披露出来了,信息资费在国外一般占到居民收入的2%左右,但是在中国却占到了7%~8%。更可恨的是,电信行业乱收费,套餐之多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有些人说,垄断国企的核心资源都是买来的,没有任何创新能力。依笔者看,这样说并不完全对。就拿电信公司的套餐来说,这个套餐外国人是看不明白的。除非数学特别好,才可能从这个套餐里看出哪个地方是陷阱。换句话说,电信行业在设计套餐方面,对全世界人民的智力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这应该算是它们的创新之处。

郎咸平,1986年获得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目前为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讲座教授

上一篇:通胀还要持续多久 下一篇:房地产市场放言底部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