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通信技术的相关探讨

时间:2022-09-10 12:36:12

关于电力通信技术的相关探讨

摘要: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本文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方案以TMN为基础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强调接口的开放性,强调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强调网络化和对各种体系结构的兼容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技术;TMN;探讨

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发展,电力通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的立体交叉通信网。电力通信部门作为各级电力调度机构中的一个专业职能部门而存在于各级电力调度(局)中,其职责是负责调度系统内通信网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

一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 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0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

2、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 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

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目前出现了新发展的网管体系和标准,例如对象管理组织OMG的CORBA体系、基于Web的网管体系、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3、网管系统的网络化

从长远的观点来讲,电力通信网管应接受异构网互联的观念,即不同层次、不同厂商甚至不同体系结构的系统之间应不受阻碍的互联,组成一个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管网络。

规定一种或几种统一的标准互联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如采用CMIP的Q3接口、SNM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作为网管之间互联的标准协议接口。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例如:CORBA技术的应用会对目前的状况产生影响。虽然统一接口有系统花费大的不足,但是统一接口在数据互联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可互操作性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的基础。完善的安全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成功的保障。网管系统还应支持与网管系统以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实现数据共享。

4、综合接入性

网管必须满足各种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接入要求,兼容各种制式、各个厂商的产品。TMN网管系统本身支持的标准接口有限,能够直接接入TMN网管系统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并不多,大量通信设备的接入依靠网管系统提供的转换机制,网管系统通过协议适配器这样的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上的五花八门的管理数据接口转换成统一的网管系统支持的标准接口(例如Q3适配器,SNMP PROX等),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设备种类繁多的电力通信网,这个环节尤为重要。

对于网络层次多、设备分布广、智能水平低的电力通信网,如果全盘依照TMN的方案,势必造成系统十分庞大,整个网管系统变得很不经济。因此,选用一种综合接入能力强、成本低的网管系统直接面向大量的通信设备,将通信设备集中转换,再通过标准接口送入TMN高层次网管。建立综合接入网管系统来完成接入的任务对电力通信网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案。

对于大量中等以下规模的网络完全可以依靠综合接入网管系统的功能来管理网络,既可实现通信设备的综合接入,又建立了网络的分层管理,一举两得,而且这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对于系统已经在建的大量的监控、网元管理系统来说,也可以采用先将其改造成综合接入网管系统再接入高层TMN网管的方案。

5、网管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应实现电力通信网的一体化管理,即各种功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采用一致的名词术语。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去操作控制不同型号、厂家的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个平台、界面上监视、处理网络告警,控制网络运行。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独立性,系统不应依赖于某个设备制造厂商;网管系统应能保证所有的厂商都得到同样公平和有效的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信系统本身的发展,确保不会因网管系统方案选择限制通信系统本身。

6、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

首先,对象化的思想应该贯穿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将图形上的元素及元素的组合定义成图形对象,将图形对象与它所表示的数据对象、实际的通信设备串联起来,实现实物、数据、表示界面的统一。这种对象化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系统数据和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网管系统对被管理系统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象化的设计观念应推广到网管系统人机界面的各个方面,例如:语音申告、媒体管理等。

其次, 网管系统的界面应不断采用新技术加以更新、改造。界面是表示一个系统的窗口,界面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影响人们对系统的使用。引入新的技术,提高系统界面的功能、界面的可观赏性、系统的易使用程度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

GlS是目前实用化和技术经济性能都比较高的一项可视化信息技术,GIS采用对象化设计思想,支持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多图层控制,采用矢量化图形方式。GIS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表示界面方面应用广泛,在表示与地理信息有关的数据界面时尤其优秀,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可以采用GIS技术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管应用界面。

Web是一种影响非常广的、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Web支持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形、图片、视频等,支持数据库的浏览,而且支持的数据种类和数据格式还在不断丰富。利用Web的优势作为网管系统的信息媒介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二、电力通信网发展方向

在技术瞬息万变的未来环境中必然要求我们构建一种智能、灵活可靠、易开发扩展和恢复、支持全新应用模式和业务、成本低廉的真正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而且网络必须提供便捷动态管理、集成分组以及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协调一致的故障排除功能。随着技术的变革与市场容量的变化,还应该向着宽频带、低时延、高度灵活的组合扩展性、支持高突发性数据传输处理、高智能终端方向发展,使多种通信手段互为补充、备份。业务上向着具有高保真音频、高清晰度视频等多种数据传输方面拓展。

由于目前我国各级电力公司都相继引进设备对自身通信网络进行了改进,而且形式各异,考虑到现有设备和传统数据通信业务市场状况,尽可能保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先进成熟技术构造新一代多层结构信息网,就要求新一代电力通信网络所提供的业务平台不但要满足现存的数据格式透明度差、协议多种且不兼容、业务处理多样的功能,还要为将来的网络规模扩展及新型业务的接入提供可能。

三、结束语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比较迟,相对于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都落后了一步。目前,我国电力系统联网工程,电力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极好的契机,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开发的建设者们,要以电力通信的信息产业化为契机,努力开创电力市场崭新经济增长点,提高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电力系统经济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余沛亮,王景川.通信电源用电池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电池工业,2009,14(3).

[2]王世祯.电网调度运行技术[M].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

[3]张维华.网络通信技术实用大全[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

上一篇:公路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广西县梅子洲铅锌矿床成矿特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