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形式研究

时间:2022-09-10 12:11:48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形式研究

摘 要:本课题立足于对现有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旨在研究如何实现课堂互动,为建构新型课堂提供一种指引,探索一种有效、实用的新型课堂模式。这里的互动主要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探索,不断去实践课堂互动的理念,达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主动构建有关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数学课堂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08-01

1 语言互动

语言互动是师生互动关系中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最简单的互动就是沟通,通过双方的交流,得以让课堂顺利的进行。没有语言互动,那么一堂课将是多么的乏味,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双方没有沟通,教师不知道学生是否接受,学生不了解教师的授课目标,教学效果只能以失败告终。我们不能将师生互动简单的理解为老师的活动方式,在课堂上,师生平等,不仅教师要预先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也需要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这样,通过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才能让课堂有质疑,冲突才是真实的,教学效率才能达到。通过创建有意义的师生交流,让课堂活起来,把师生互动的益处发挥到最大化。如果进行顺利的话,可能会取得以下结果:学习动机增加;学科和跨学科的兴趣培养并能促进元认知的发展。

2 眼神互动

人们常说,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神交流就是心灵交流的一种方式。而教师的眼神,更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厚非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好好的利用眼神交流,那会比粗暴的批判来的更快、更有效果。往往老师从眼神中透露的信息,常常能够起到语言难以达到的效果。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课堂上的自控力很差,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没过一会,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搞起小动作。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长处,那么眼神互动就是解决这样问题的最佳途径。每当这时,如果教师发现有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若是当场予以呵斥,势必会把全部同学的注意力都转移过来,结果使整堂课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发现时,可以走进学生,用凝视的眼神提醒他:老师正在注意他,抓紧时间认真听课,这样取得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数学课堂中,当老师给同学们布置课堂作业后,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思考,这时有一位同学在溜号,并打扰到其他同学学习。这是如果马上大声批评他,不仅会耽误其他同学学习,而且还很伤这位同学的自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重要的是老师会不会利用正确的方法将其改正,并内化到其心中。这是给他一个眼神,不仅意味着老师已经发现了你不守纪律,而且在潜意识里又给了这位同学一个小面子。当然眼神互动还包括在同学回答问题后,提示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并鼓励其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等到。古人语: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教学更是一种带有技巧性的活动,运用眼神与学生们交流远远比光是语言来得好,来的妙。眼神交流是一种丰富的无声语言,一个眼神可以包含千万种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胜过几个苦口婆心的长谈,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 肢体语言互动

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低年级数学课堂上,他们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向学生们传递着信息。课堂教学是一种同时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教育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和体态的和谐运用。肢体语言是属于人的身势或手势语,它属于非语言信息,如手势,身体的位移和点头等等。肢体语言以其形象感强烈的特点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看到,他们用微笑示好、用抚摸传递温暖、用掌声鼓励自信等。语言是直接表达情感的工具,肢体语言亦然,往往教师一个不经意的手势,会给学生今后带来很大的不同。肢体互动在教学中也很重要,尤其在数学课堂上,有的数学老师会想出很多新的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比如说当同学们回答问题正确的时候,不是单一的说句:“嗯,答对了”而是边说边做着一些动作,如:向他竖起大拇指、带头为他鼓掌,上前去摸摸他的头等,都是表示肯定,而且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被老师表扬,而且是这么明显的,不仅会树立他的自尊心,也会对以后的学习更加认真。当然动作互动不仅在表杨或批评时才能用到,还可以在其他情境下,发挥动作互动的作用。比如在数学课堂中,老师让同学们思考问题,当老师想找同学回答时,这时候的同学们可能还沉浸在学习中,这是如果老师大声制止,效果不会很好。很多有经验的老师,这时只需做一个动作就可以了,就是竖起食指放在嘴边,表示安静。同学们看到后会马上理解老师的用意,自然就回到了听课的状态。可以看出,肢体语言的师生互动,与课堂评价之间存在着重要关系。相对于语言互动,动作互动既有利,又有弊。利的方面在于老师如果能够正确运用语言互动,既不用浪费体力,而且想要得到的效果会更明显。而弊的方面在于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同学们的反应不会太大,可能被忽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自已的肢体语言,做到自然、舒适,节制活动的频率,注意摆动的幅度,注意不要手舞足蹈,或插入衣袋,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4 走到学生中g去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不仅是教师角色的一种转换,更是教师观念上的一种转变。现如今,教师如果还是照本宣科的传授知识,那么得到的效果往往不是你想得到的;站着三尺讲台上的坚忍与苦口婆心换来的并不都是硕果累累。那么这时候选择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与其互动,就成为教师的一种明智的选择。教师不如从自身找下缺点,换一种角色,不要把老师理解为只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课,而不用走到学生中间来做更深入的了解。教师走进学生,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独白,明白他们真正的需要,从本质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还可以让教师能够近距离的面对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每一名学生,只要教师用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身上,都会有你想发现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 胡建.浅谈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J].时代教育,2012.

[2] 徐银.谈课堂互动的有效性[J].素质教育论坛,2014.

上一篇:乡镇小学数学教育值得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