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棉花立体种植防“残毒”问题

时间:2022-09-10 12:00:32

谈棉花立体种植防“残毒”问题

近年来,棉田立体种植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人们充分利用土地及自然资源,在棉田综合效益上做文章,开辟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效的新路子。但是,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产品残毒问题。这些立体种植的作物,如棉花和西瓜、大蒜、土豆、洋葱等作物的套种,除棉花之外的收获产品,均为供人们直接或间接食用的。这些产品在防治棉花害虫时已因频繁喷洒农药而受到污染,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又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以注重数量为主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向满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因此,棉田立体种植也必须符合这一新形势的需要才能健康发展。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如下解决方法:

1 对棉农强化无公害意识教育 必须呼吁各级农业、质监等部门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尽快提高棉农无公害意识水平。

2 种植抗虫棉品种 减少棉田用药或利用抗性在套种作物收获后用药。据调查,抗虫棉与常规棉相比,整个生育期间减少用药9~15次,节约用药60%~80%,每667平方米降低防治成本25~30元,减少治虫用工30~45个。

3 推广棉田隐蔽施药技术 棉田施药只有10%~20%是喷在棉株上,40%~60%落在其它作物或地面上,还有5%~30%漂浮在空气中。为了达到既防病虫,又不污染农产品的目的,要尽量减少喷药次数,可采用棉花药剂拌种、包衣、滴心、涂茎或施长效农药等隐蔽用药方法。根据试验,用此法,棉花苗期害虫40~60天不用喷药防治,大大减少了污染机会。

4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做到四个坚持:4.1坚持病虫预测预报,准确指导病虫防治。4.2 坚持综合防治,对达标棉田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4.3 坚持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或生物农药,对需要化防的田块进行防治,并做到不滥用农药。4.4 坚持在蔬菜、瓜果等套种作物的安全用药期用药,一般在收获前15天要停止施药。

5 平衡配方施肥 遵循“增施有机肥,稳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补施微肥”的原则,根据作物品种和棉田肥力,搞好配方施肥,尤其要避免过多的施用氮肥而造成氮素在作物体内的过量积累,产生亚硝酸盐毒害。

6 科学安排茬口,缩短间套作物间的共生期,采取避害措施 提前播种间套作物,并选好品种,搞好株型和熟期的搭配,保证间套作物安全收获,应在7月中旬棉花用药高峰前收获,这样就可以减少间套作物的农药污染。

7 间作地下收获作物品种 为躲避农药污染,尽量选用那些间作地下收获作物模式,如棉花―土豆,棉花―洋葱,棉花―大蒜等,这样可以避免对棉花用药时直接对套种收获物的污染。

上一篇:西瓜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辣椒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