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09-09 11:07:24

对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一些思考

摘要:2007年3月13日住建部重新《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并将施工总承包特级划分为10个类别。新的施工企业特级资质标准更加注重引导企业在科技含量、融资能力、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促进建筑业企业向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它要求特级施工企业尽快地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战略转移,以真正发挥建筑企业龙头和领军作用。其目的就是要使特级资质施工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经济深度发展的需要,不断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需要,培养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承包商。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新标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企业加强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资质管理制度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量、业务能力等进行审查,以确认其承担任务的范围并颁发相应资格证书的一种制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建筑业企业,若继续维持僵化的经营理念、单一的产权结构和陈旧的运行机制,则无法增强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北。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资质管理,可以更加明确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确定企业市场竞争地位、产品结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科技进步水平、人力资源开发等。

因此,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加快自身结构的调整,推进企业改革。由于建筑业行业特点,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建筑企业都是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似的管理方法、管理水平进行着低层次的竞争。按照资质管理要求,大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可以对照资质标准,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企业在不同序列、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资质上就位,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特色的经营战略,进行多元化、国际化经营。

此外,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资信融资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工程业绩、信誉等要素,构成了企业的综合实力,而这些也是企业资质要求的条件。企业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满足了标准要求,才能取得较高的资质等级、较宽的资质范围;而资质的等级、类别、范围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竞争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长远发展。同时,资质管理还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内部施工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外部市场需求的多重性,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的资质管理规定正是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应具备的资质管理要素提出了要求,同时强调企业注重外在市场行为。如果企业在市场运作中出现劣迹,将被跟踪备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在企业资质就位、升级、动态考核时将被清出市场、重新核定资质或暂停承接任务等处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内强素质、外适市场,始终如一强化管理,不断打造企业良好形象,竭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企业资质新标准承揽范围涵盖得更广

新标准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申报和审批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强调理顺关系、动态管理、强化监督,更注重引导企业跨行业发挥发展;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引导企业做优做强,走工程总承包发展的道路。重新核定了企业承揽工程范围,取得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可同时取得住建部核发的相应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 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不再申请总承包资质覆盖范围内的各专业承包资质,即可承揽该专业承包工程;但总承包企业投标或承包其总承包资质覆盖范围以外的专业工程,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承包资质。承接范围的调整为特级企业向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跨行业跨领域发展提供了可能,给较低资质等级的企业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避免了企业低层次的无序竞争。

因此,在企业的经营承揽上,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工程竣工交付后,都更应该注重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时刻规范企业自身的市场经营行为。同时,必须注重项目的管控,施工前完善手续,施工中规范作业,有效管控安全和质量,依法分包,杜绝转包,工程竣工后资料及时完善并归档。只有认真落实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才能为企业资质就位打下坚实基础,使企业资质就位顺畅、有序进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上一篇:AD130动力头型竖井钻机研制及应用情况分析 下一篇:着重分析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