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社区中心重建模式评价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09 10:51:44

汶川地震灾区社区中心重建模式评价比较研究

依托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8191)、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1061334)

摘要: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以汶川为中心的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中去。汶川地震灾区的城镇基础设施重建情况尤其是作为居民生活凝聚力的核心——社区中心需要及时的反馈。

本研究通过基础调查构建社区中心的评价因子与体系分别对4个灾后重建地区中7个城镇社区的社区中心案例进行现况分析与比较,以了解在不同的重建模式和运营模式下的社区中心使用情况与区别以期得到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社区中心;重建模式;评价;比较

Abstract: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 large number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was putted in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 And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situation of Wenchuan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 especially the community center which is the core of residents living cohesion,need timely feedback.

This research is on base of investig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center and system of evaluation factors,then mak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bout the case of community centre of the 7 town community centers in 4 past destroyed reconstruction areas respectively。In order to have a idea of the situation and difference of the community centre between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 ,in hope of getting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communitycenter,reconstruction mode, evaluation, 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最大规模的地质自然灾害,举世震惊,多个城镇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愈十万人流离失所。这次大地震对于汶川、北川 、映秀等城市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公共交通瘫痪 政府职能丧失 经济产业链崩溃 公共服务设施运转几乎完全停滞。 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对灾区展开抢险救援,并在随后制定了重建计划。灾后重建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这意味着大量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而其中的核心便是社区中心。

社区会区的概念源于英国,原意是镇政府办公的地方,亦是居民进行大型活动(如婚礼)的地方。亦有一说指社区会堂的概念其实源自犹太人日常聚会的犹太会堂。现今对于社区中心的定义多为:为社区居民提供康乐、文化、社会事务的场所,以及社区地方政府办公及开会的地方。而对于处在灾后重建中的汶川地区来说, 社区中心作为社区的核心公共服务设施,承载着连结着地方文化、情感与社区意识,并对平衡城乡公共设施品质与实践社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社区中心作为社区的服务设施机构,涉及公共权益,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有所依赖的公共资源,反映了公共政策的优劣。地震灾区在重建时引入社区中心,这对绝大多数当地人来说尚属新鲜,究竟当地社区中心的建设和使用状况如何?对此,我们需要引入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研究。【1】

(二)目的和意义

我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灾后安居环境重建中的社区中心建设状况进行判断 ;第二,根据灾后社区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对社区中心职能作用与效率进行评价与比较 ;第三,对不同运营模式下的社区中心其在建设质量、居民认可度、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 第四,希望对未来优化灾后重建在社区中心方面的规划、投入、建设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做出反馈和导向。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由“居住区”向“社区”的转变过程,社区的发展体系和发展程度同已贯彻这项理念数十年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和不足。因此,对灾后社区中心建设的评价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社区中心建设的不足、本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改善、发展的方向,从而为我国社区中心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研究对象和评价因子

(一)评价

评价即是事物价值关系的确定。对汶川地震灾后城镇社区中心建设情况进行评价,以指标来评定公共价值、民众偏好和客观环境,并发掘潜在问题,以求规划设计及政策制度的完善。灾后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创建了美观现代的城镇级别的公共设施和环境,但是相对更微观的社区层面公共服务设施之社区中心又考虑得如何、建设得如何呢;在实际的灾后建设里,社区中心机构设施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发挥了多大功效和实现了什么程度的价值和意义,需要评价。

设施相对于介入的人即是静止的物质客体,人是感情意识的动物,所产生的“评价”往往是主观的,但却又在结构中存在规律的感知信息。

(二)评价因子的选取

通过对于汶川地震灾区居民对于社区中心需求性的分析,从社区中心的有效性、可达性、地方性、自主性四个方面构建纵向的社区中心评价体系。通过对于不同重建方式以及运营模式对于社区中心建设运行的效果在以上四方面评价体系中加入横向评价因子形成评价矩阵以期得出适合目前重建发展需要的社区中心模式。

表 1 不同重建方式与评价因子的选取

三、过往实践与研究方法

(一)过往实践

欧美、日本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到现代大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管理体系。在面对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使得公共服务设施与经济产业链受到破坏时发达工业化国家社区具有较强的社区“再生”能力。

其中选取日本、美国、台湾三个典型实例,对其地震灾后社区中心重建体系和运作机制进行了比较评价研究,针对社区中心建设以及相关灾害背景下的社区中心建设及需求理论、评价理论,从理论层面研究灾后城镇社区中心建设的评价方法和技术要点。

上一篇:建筑装饰装修的技术探讨 下一篇:浅谈如何搞好群众文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