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规划

时间:2022-09-09 10:12:40

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规划

摘要:本文作者在安徽理工大学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景观设计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见解和创新,在此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校园校区;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基地概况

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于2009年11月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皖发改社会〔2009〕1238号)。新校区选址位于淮南市山南新区南部,中轴线东侧。南部为合淮阜高速路入口,北靠拟建的奥体中心,西临山南新区城市主干道,东侧规划区域内有天然水渠。用地形状为矩形,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长约1060米。规划校园面积3000亩。按照“一次规划、总体控制、分期安排”的原则,新校区建设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采取代建模式,概算投资约15亿元,拟建设一个集生态、人文、数字、园林式于一体的现代化新校区,将为安徽理工大学突破历史和空间局限、谋求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办学基础。

2.景区划分及景点布局

按照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景观总体布局为“一轴、一环、三带”。楚文化博大精深,风格鲜明,在民族精神层面上,表现为“创新进取、兼容并蓄”,而在民族文化层面上,则表现为“文采斐然、自由浪漫”。设计通过“一轴一环三带”的景观布局,将其与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营造严谨而不失活泼,沉稳对称与自由飘逸相结合的校园景观,就犹如楚地图腾凤凰一样,既有着叱咤风云的浩然正气,亦充满异彩纷呈的迷人风采。

一轴:“精神轴”―― 创新进取、兼容并蓄

在校区的中心部分,以建筑布局轴线为基础设置一条贯通南北的景观主轴。在校园景观和文化氛围上统领全局。

因主轴上多为厚重大方的建筑群,景观空间皆处于其中,故多采用对称、规整的线条营造稳重大气的主轴景观,风格与建筑和谐统一。

同时,通过以凤为主题的雕塑、景观小品等,展现了楚地文化经高度概括后的精神要义――创新进取、兼容并蓄,并使之与安徽理工大学的“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紧密交融,打造一条集楚民族精神和校园精神于一体的主要景观轴线。

一环:“生态环”――自由浪漫 缤纷灿烂

一环为景观绿环,围绕校园中心教学区,沿校车环道周边绿地及天然水渠设置景观。不同的道路设置不同的骨干树种,凸显各自的特色,整个绿带草木丰茂,水林相映,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片舒适的绿色空间,展现生态校园环境。

一带:“迎宾带”――祥云瑞气

此带位于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共享带”,面向城市,开放交流。自然流畅如祥云般环绕的道路铺装,配搭色彩各异、高低错落的植物造景,构成大气、热烈的迎宾景观。

二带:“活力带”――彩凰逐霞

流畅飘逸的设计构图犹如振翅翱翔的凰鸟,散布在清凉宜人的林下空间中的休憩平台,便是那华美的凤翎,与那色彩艳丽宛如彩霞的花带,共同组成“彩凰逐霞”的主题景观,在尽情表达蓬勃向上的校园活力的同时,侧重展现楚文化“奇瑰壮丽、浪漫飘逸”的文化特征。

三带:“文化带”――青凤衔丹

通过对基地内原有水渠形态的改造和优化,“青凤衔丹”的主题景观依水徐徐展开,舒展的线条与绿意盎然的色彩,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一份优雅与清新,同时,“水利万物而不争”,亦暗合“博学、奉献”的校训。

此外,楚辞、老庄典故提炼而成的景观点缀于文化带中,为广大师生提供心灵交流场所的同时,亦充分传承了楚文化 “源远流长、涵盖多域”的精粹。

整个校区作为一个整体,刚柔并济,优势互补,科教与人文相结合,从而使校园表达出严谨与浪漫的双重特质。这是“中庸和谐”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

3.具体景观节点分析

(一)人文景观:

1、主入口广场:校园主入口广场铺地采用形似“中国结”的地花,象征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欢聚一堂,团结一心。巨石卧于广场中心绿岛之中,上刻校训:” 团结 奋进 博学 奉献”,给进入校园的人群留下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

2、历史印记:沿校园景观主轴设置“历史印记”的主题景观,分别以“矿石雕塑”“新笋铜雕” “鼎盛河山”三组雕塑寓意安徽理工大学的“初生”“、发展”及“现状”。

3、凤舞广场:在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及公共实验楼所围合的绿地中设置大型广场――凤舞广场,以满足师生停留、疏散的使用需求。广场中心设置主景雕塑凤鸣楚天,充分表达了安徽理工大学“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校园精神,亦暗合楚文化“创新进取”的民族精神。

4、求知廊:在图书馆两侧,我们设置了“求知廊”,利用两组刻画古代圣贤求学不倦的故事的浮雕景墙,激励广大学子在求学路上坚定前行,自强不息。

5、生命泉: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活力的象征,在公共实验楼南侧,我们设计了一组大型动感喷泉,在表现校园活力的同时,亦寓意着“蓬勃向上,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

6、求索道:校园南侧,轻盈灵动的河水犹如凤翎般自西向东流淌,沿河设置亲水步道,于道边设置一系列探求真理、思考人生的主题景观,屈子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故将其名为求索道。

7、濯缨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千百年前,屈原在他的《离骚》中记载了渔父的这段引吭高歌,我们在校园东南侧地势低洼处设置人工湖,名为“濯缨湖”,在满足蓄水功能的同时,教育学子不仅要刚直进取,也要有豁达的心胸。

8、君子园:竹,乃树中君子,“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竹的品德当为广大学子之楷模,在核心功能带西侧绿地以竹为景打造主题景观“君子园”,营造优雅高洁的内庭空间。

9、桃李园:而在核心功能带东侧内庭,我们栽植桃李等树木,寓意桃李满天下,同时为学生交流休息提供静谧的空间。

(二)旧校记忆:

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校园,文脉的传承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设计时,通过对新校区部分景点设置重现旧校景观,表达了对校园历史的尊重。

1、新笋铜雕 置于主入口通道中心,成为组成“历史印记”主题景观的一部分。

2、西区秋景 重现旧校区西区每每秋风萧刹、风扫落叶之时,行走于落英缤纷之间所独有的风味。

3、夏荷映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新校区湖畔的青莲依然摇曳生姿,令人心旷神怡。

4、石桥冬雪 快雪初晴,石桥上覆盖着白雪,闪耀着温润的光芒,恰如白玉飞虹,横跨清泉。

5、紫苔千仞 旧校区原有散置的景石,在新校区组成主题景观千仞园。

6、红楼记忆 将旧校区红楼前喷泉、罗马柱、特色花钵等小品移至新校区行政楼前庭,营造特色景观。

4.竖向设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不做大量的土方工程。在绿地集中之处,营造微地形,丰富地形变化,同时也便于雨水的汇集。在对基地原有水渠进行改造时,我们以虚实、断续、起伏、曲直、宽窄等造景手法串联起整个水系,同时,配搭缤纷多彩的花带和摇曳生姿的水生植物,营造出泉、瀑、溪、涧、湖、滩、岛等一系列自然生态水景的形式,展示水的欢歌与情趣,以期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并辅助完善校园生态系统。

5.结束语

结合历史文脉与景观空间元素的设计才能更有风韵,本文结合人文景观和校园文化进行了设计,为整个校园校区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安藤忠雄的建筑思想与设计手法的源流浅析 下一篇:浅论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