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民族的记忆

时间:2022-09-09 10:07:11

重构民族的记忆

曾驾飞机在日本人头顶上扔过炸弹的青年飞行员陈允瑞,住在贵阳市瑞金南路深巷里一座老旧民宅二层的93岁老人陈允瑞,同一个人的两端,人生竟如戏剧般无常。

七·七事变后,当时读高中的陈允瑞在贵阳报考民国空军士官学校第十二期,步入从军报国之途,高级飞行合格后,陈允瑞在轰炸飞行科结业,驾驶飞机赴日本扔弹,“风萧萧兮易水寒”!

1945年9月,他赴美训练时,因为一次发动机故障,飞机起火,陈允瑞在美国治疗了39个月后回到了祖国,但脸、手、耳朵、鼻子早已变形,手上留下终身残疾。

回国后的陈允瑞到哈尔滨航校任教官,上世纪50年代回贵阳,在一所中学任代课老师,之后又下工厂。中因为身份问题,他的人生遭受了巨大打击,所有参军的证件都入火堆,全被烧毁。后,他被贵阳师范学校收留,退休工资很低,到现在也只有每月1440元,老伴则没有收入。

退休后,他有时会在家里给邻里孩子们教英语,补贴家用。由于听力衰退,他现在已经不能再给孩子们上课了。墙上挂着书写着优美英文的黑板。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已经成了一段历史,当这一页就要彻底翻过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这些仅存的个体来体验那个年代国家和民族留给后人的尊严与使命感。然而,像陈允瑞这样的老兵还很多,他们如今都在“凋零”。

发现陈允瑞故事的,是贵阳的一名普通干部李建华。如今的争端,又一次面临外侮,人们仿佛都在翻查历史,感慨耻辱与光荣的过去。对于这些昔日英雄们的发现与被发现,就显得意义非常。我们“爱国心”在哪里?有没有风化?

时期的李建华还是个孩子,因为家庭原因随父亲居住在一个关押“地富反坏右”的湖中岛上面。一次他在湖边游泳,遇见一群被管制的老兵在洗澡,他们的身体大多伤痕累累。他从那些人吐露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这些伤痕是在同日本人的血战中留下的。这让他很吃惊,他没法儿想象这些被批斗的“坏分子”也打过日本鬼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认识了越来越多这样的老兵,他对他们参加抗战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他们遮遮掩掩的口述中发现了一段完全未知的历史。踏入社会后,李建华开始有意无意地寻访这样的抗战老兵,但他们无一例外对他的造访表现出极大的戒心,那些挥之不去的惨痛记忆让他们战战兢兢。

这样的发现者如今越来越多,实际上他们在重构我们民族的记忆。英雄们还“活着”:他们曾经的勇气让他们活在历史的光荣,如今这种勇气继续维持着他们生活下去的决心。

也许,我们确实忽略了他们,我们的时代甚至对他们有些不公,但历史就是历史,其中不应包含忘记:我们的今天由他们铺就,他们的热血给了我们今天纯净的空气。不要让他们再继续凋零。李建华说,老兵常常拒绝金钱相助,他们要的,只是在尘归尘以前有一个“承认”而已。

眼下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凝聚力的时候,他们如此顽强的存在,不就是“中国心”的证据?

上一篇:赏风景观红叶随心所欲玩自驾 下一篇:黄金周观九场赛事,中网女单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