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方向,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时间:2022-09-09 09:12:11

把握三个方向,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初中地理作为一个科学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对课堂教学有新的起色的期待更加强烈。通过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提出的三个大方向是初中地理教学关键,能优化现今教学水平。

关键词:地理;学习;提高效率

一、将建立地理学习和运用思维作为教学思想基础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学科思维路线和逻辑方式。地理学科由于其纷繁的知识体系和科学深度化、运用生活化的两个极端发展,学科思维更加抽象,再加上地理学科在初中是新内容,学生的思维处于空白状态,而新的人才培养方向又是以较高的人文认知度和科学严谨性为主导,即必须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运用为前提,所以建立地理学习和运用思维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思想基础。

1.培养兴趣始终贯穿教学过程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保障,这适合任何学科。有很多人愿意将兴趣作为学科入门的一个专利,对初中地理来说,却不是如此,而需要将兴趣培养贯穿整个教学。因为地理知识体系分支较多,涉及面很广,有的知识连贯性不强,所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在初中地理教学兴趣的培养中,除了例常的学科教育、引导,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地理的独特魅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兴趣引导。一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引导,很多学生对背诵省会城市比较有兴趣,而进入专业性很强的章节就热度消退。比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节,经纬度既有学习难度,又枯燥无味,如果平铺直叙,容易打消学生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引导,首先在地图中,通过经纬度找到自己的家乡,这种好奇心和亲切感会让学生对经纬度的学习要求陡然提高。二是将地理的专业性生活化,有很多地理知识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初中学生尚没有这个要求,太理性的学习会让他们无法接受,比如学习《地图》一章,等高线、比例尺这样的专业术语,很可能让学生知难而退,相反如果将这些知识先从生活化开始,或者先从研究一张旅游地图或者大家熟悉的电子地图开始,情况就好多了。

2.建立地理思维利于深化学习

学科思维是学好这门学科,并且能在这个科学中有所发展的灵魂。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独到的科学规律和思维方式,地理作为初中的初次学科,建立地理学习思维既必要,又有所困难。何为地理思维?可以具象点说,地理学可以概括为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这只是思维的主线,具体如何沿着地理学科的逻辑方式去思考,去学习则更加复杂。首先,要让学生用不同于生活意义的方式去理解地理问题。比如在学习“聚落”这一部分内容,在没有学习地理时,人们也了解聚落的不同,北方聚落呈团状,南方居落呈条带状,很多人在分析其原因时可能把人的因素考虑得更多,如习惯和意愿,如果用地理思维,就要从地形、水分等地理要素分析,这样既能透彻分析问题,得出更深刻的结论,又利于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初中地理的创新思维在于学生能超越这个学习阶段,独立分析问题,比如在学习中国的政区时,很多同学想到了用自己的记忆方式,如车牌号简称、行政区轮廓想象等,这些都需要创新思维的支持。

二、充分利用地理独特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每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这一点一定要把握。

1.图表法,直观生动

在学习地理中,有很多是了解现象,得出结论,并不需要深入思考,但这些结论的得出往往要综合多种因素,单单语言叙述是很难做到的,图表是地理学习很有效的方法。在初中地理中有几类图表,一类是直观图,如一些景观图,教师可以根据教授内容,增加一些相关图,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接触地理知识,形象地说明地理问题;还有就是示意图,这类图比较多,在地球的运动,海洋与陆地章节中多有出现,这样的图能把宏观的地理事物具体化、微观化,便于观察和理解,同时也能把地理问题简约化,提高理解能力。另外就是图表,这是一种对地理要素的总结,如人口分布、气候类型等,此类图表涉及内容比较复杂,但往往起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在授课中,教师要多用图表,善用图表,准确用图表,提高教学效率。

2.地理要素法,整合知识体系

这里的要素主要有点线面、分异要素、系统等。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沿着这样的要素去学,知识系统就会很完整,也会层层深入,没有漏洞。比如点线面,以交通为例,各个交通中心就是点,而不同的交通线将点连缀起来,所有的交通中心、交通线又形成交通网络,成为面。这样层层递进的学法,让知识环环相扣,自成体系。再如系统要素,在学习天气系统时,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地理要素来分析问题,气温、水分、风、大气等,这样既能将天气系统的每个决定因素搞清,又让整个天气完整化,而不是分割开的。要素法需要教师的总结,更需要通过学生的课后反思,师生的配合来完成这种有效的学法。

3.地理热点法,升华能力

地理的生活化、生产化是非常明显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总会出现相关热点,这是地理学科的独特性。要想真正提高学科能力,一定要从思想上把握前沿。对于初中生来说,有能力关注社会、自然的地理热点,从而有分析的意愿。如当下中国的雾霾天气,以及城市拥堵,工业结构不合理等都可成关注热点。

三、强化地理活动课,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学好一门学科,最终是要解决问题,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推进,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来讲关键在于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1.以兴趣为主的活动课

这样的活动课可以作为整个课程的引导力量,用于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比如星云的观测、植被的观察等,好奇心和生活的熟悉感会让学生有兴趣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活动课的形式可以是兴趣小组,也可以是集体活动,如野外观测等。

2.以实践性为主的活动课

活动课的主旨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可以提高个别对地理有悟性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是主要途径,比如城市规划展览,这样很真实的活动会让学生获得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尤其是实践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各种机会,让部分学生参与实践,为培养今后的专业人才做好铺垫。

地理课程因其繁多的知识点而让知识体系复杂化,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只要掌控地理学习的主方向,不拘于形式,就可以优化教学,不断向素质教育的大目标迈进。

作者简介:林伟杰,男,1975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福建省惠安县东桥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上一篇:突破碘的提取 落实实验技能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中前五至八分钟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