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重点段语用设计

时间:2022-09-09 08:59:34

《金蝉脱壳》重点段语用设计

一、 比较发现,明确目标

1. 提炼。金蝉脱壳的情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能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吗?(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2. 读薄。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蝉虫脱壳的?如果让你把作者的文字变得简单些,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蝉虫脱壳的过程,你会怎样写?(蝉儿开始脱壳了,先是露出背;接着头钻出来了;然后六只脚出来了;最后蝉尾也出来了。)

3. 质疑。将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强的概括能力。同学们看,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将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一清二楚了。但如果给你读这样干巴巴的文字,你喜欢吗?为什么呢?

4. 明旨。作者是怎样把金蝉脱壳的过程写生动,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的呢?让我们去课文中发现吧!

二、 步步探究,习得方法

1. 习得方法:细致观察。

(1) 你觉得课文哪里写得最细致,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2) (出示句子:“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颜色的细微变化,带给读者真实感,增加文本可信度。

(3) 还有哪些词句让你看出作者的确是经过了一番细致的观察?

(4) 出示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5) 我们在写小动物的行为时,也要像作者一样细致观察,然后再把它描写出来,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2. 习得方法:用词准确。

(1) 我们来看看蝉尾出壳的描写。(出示句子:“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你认为哪些词用得最妙?这些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腾空,仰去,扑来,抓住,一抽”,这一连串的词语都是描写蝉虫动作的,蝉虫的一举一动尽在读者眼中,让语言表达动感十足,活泼有趣,也让蝉虫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拓展。还记得吗?《变色龙》一课中也有一段对变色龙捕食动作的经典描写,我们再来欣赏一番。(出示句段:“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看,一“伸”、一“卷”,两个动词,将捕食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让人难忘。

3. 习得方法:联想丰富。

1. (出示句子:“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有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和课文原文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 点拨引领:看到某种情景,能想到另外一种情景或事物,可以让语言表达更鲜活更灵动。

3. 文中还有这样一处,(出示句子:“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也是作者的联想,你觉得妙在何处?蝉儿为什么“依依不舍”?它静静地看着自己脱下的壳,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

三、 梳理方法,有效训练

1. 要细致观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最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要巧用动词,将小动物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才能吸引读者;要合理联想,将小动物的行为写得活灵活现,才能生动有趣;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小动物的表现写得有层次、有条理,才能给读者留下完整清晰的印象。

2. 我们现学现用,也来写写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行为表现,可以借鉴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瞧,一群蚂蚁在搬家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新沂市新安小学)

上一篇:漫读《夏日绝句》《悯农》 下一篇:概述·讲述·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