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对稿源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9-09 08:53:03

学术期刊对稿源质量的影响

获取稿源环节是学术期刊提升质量的第一个环节,优质稿源是期刊学术质量的基础。我国学术期刊作为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原有的出版流程尚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大部分期刊编辑部缺少主动性,缺少用户意识,更缺乏竞争意识。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推动下,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活动产生了极大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希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学术地位。作者在选择投稿对象时,其考虑因素即是学术期刊稿源质量的影响因素。学术期刊的稿源质量一方面取决于此,同时取决于作者稿件本身的质量。本文仅对前者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学术期刊对稿源质量的影响,包括学术期刊对于作者的吸引力和编辑组织主体性的发挥。具体而言,期刊吸引力包括期刊声望、期刊服务、用稿机制和读者群;编辑团队主体性包括主编、编委和编辑三类编辑主体发挥的主体性。学术期刊作为精神产品之一,其生产过程具有极大的创新性,期刊编辑团队主体积极主动地、自主地处理工作,对于获取优质稿源极为重要。

1期刊声望

国内外对于作者投稿倾向的相关研究显示,研究人员对于所投稿件期刊的要求十分接近。首先,期刊声望的因素最为关键。“期刊声誉和学术影响力”“期刊在研究评价中是否被认可”及相关指标是最为倚重的因素;其次是“论文评审质量”“审稿速度和发表时滞”。从全球学术和专业出版者协会(TheAssociationofLearnedandProfessionalSocietyPublishers,ALPSP)的相关调查来看,在作者眼中,期刊声望、时滞和读者群是学术期刊质量特征最重要的三个属性。期刊声望(JournalInflu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平斯基和纳林(Pinsk,Narin)于1976年提出,也称为期刊的科学声望(journals’scientificprestige),其内涵既有量化标准,也包含作者和读者的主观判断。期刊声望是指那些将自己置于学术讨论中心、经过时间的沉淀而超越单纯的引证指标之上的学术期刊。随着谷歌网页排名(Pagerank)算法(1998年)的发明,期刊声望从计算方法上向计量科学跨越了一大步——期刊声望指数(ScientificJournalRanking,SJR)和特征因子(Eigenfactor)分别利用斯高帕斯(Scopus)数据库和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数据库实现了对期刊声望的量化呈现。具体到作者角度,期刊声望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组成的,包括期刊出版商的声誉(如知名学术期刊出版商、拥有出版品牌的知名学会/协会)、编委会成员、影响因子、期刊排名等。这些因素构成作者的学术简历价值,即在作者所处的学术圈中,刊发一篇文章于某本学术期刊之上,则意味着其学术简历上有增量价值(incrementalvalue)。并在作者获得科研单位的奖励、争取基金资助、政府资助等学术活动上具有非同凡响的作用,同时是期刊声望最直接的价值所在——这一点,于全世界的研究者都是共通的。声望高的期刊,不仅对于作者研究成果的认同度、社会声誉等有较高的回报,且成果发表后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期刊平台,如有研究者通过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选出化学领域全球总被引频次前10的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对挑选出的8500多篇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被引论文更倾向于引用声望值和影响因子高的期刊论文[6]。因此,面对数目众多的学术期刊,大部分作者在投稿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本著名的期刊上,期刊声望高的学术期刊具有更高的获取优质稿源的吸引力。声望高的学术期刊,采稿率很低,论文获得发表的机会也低。因此,应引导作者在投稿时学会权衡对于“期刊声望”的期待。学术期刊应借助学术会议、非正式座谈等途径对刊物进行宣传,帮助本领域的作者群充分了解刊物的特征以及与同领域期刊之间的区别,引导他们作出合适的选择。期刊声望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它需要刊物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持之不懈的努力与积累,国际顶级期刊无一不是如此。学术期刊一方面要不断积累期刊声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作者作出正确的投稿选择。

2期刊服务

期刊服务体现于学术期刊出版的全流程,包括投稿服务、审稿服务、出版周期、用稿机制(发稿制度、稿酬、版面费)以及读者群。投稿服务投稿的便利性及稿件处理速度等投稿体验形成作者对于学术期刊投稿服务的印象。目前,学术期刊编辑部在线投稿系统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这些系统功能完善、使用方便,既有对学术内容的规定,也有非学术内容方面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隐性质量控制”[8]。在线投稿系统中,投稿须知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帮助作者完成论文规范的良好工具。一份完备的投稿须知,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刊物主旨及刊发主题的说明及界定;二是投稿说明及审稿程序说明;三是规范的格式要求;四是道德声明,即对于学术不端的明确界定;五是版权归属条约。规范、全面地投稿须知,能为稿源质量提供基本保障。开放存取期刊《信息研究》(InformationResearch)的投稿要求从语言风格到脚注、注释的规范都作了细致的规定与说明,涉及概要、引文和注释、会议论文三种不同体裁文章共20余条细则[10],不仅方便作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投稿,更从技术上为期刊直接获取优质稿源做了基础保证。《信息研究》在组稿环节的良好质量控制,尤其是详尽的投稿须知规范,使这本期刊创造了学术期刊以及开放存取期刊领域的成功典范。英国物理学会期刊的率达到50%以上,更是与其设定好的论文格式、语句格式和参考文献格式关系密切,较高的发表率对于作者投稿具有积极的吸引力。作者投稿成功后,编辑部会对稿件进行一系列处理,包括稿件登记、稿件、剔除不符合刊发主题范畴的稿件(退稿/建议转投他刊)以及稿件送审。编辑部用于处理稿件的速度越快、时间越短,作者距获知审稿结果的时间就越短。2014年,我国超过110种科技类英文学术期刊与斯普林格、爱思唯尔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在稿件处理与加工、美术编辑与装帧方面,国际合作的学术期刊可以从合作方获得包括投稿须知、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投审稿系统的使用(如ManuscriptCentral、eJournalPress、BenchPress)、更加符合国际化审美标准的装帧与排版的技术帮助。这类技术援助,能帮助刊物在国际学术规范上尽快适应并达到国际标准。同时,国际通用的稿件处理系统一方面能帮助刊物吸引国际稿源;另一方面,为多国籍编辑人员线上合作提供便利。学术期刊在发展初期,国际合作对提高刊物的国际学术规范、获取国际稿源、获取全球范围的读者用户,都有极大裨益。审稿服务刊物向作者提供的审稿服务主要体现在送审时效、审稿质量以及审回反馈方面,其中送审时效与稿件处理效率紧密相连。审稿质量主要体现于审稿环节的工作质量。在审回反馈方面,不仅要有时效性,更要向作者提供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审回意见,便于作者学习与改进。出版周期出版周期、拒稿率及版面费,这三项是学术期刊影响作者投稿的负面因素。在传统出版环境下,出版周期是不可选择的,作者未曾对此有过多期待。但在数字环境下,很多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日新月异,出版周期也演变成为研究人员选择投稿对象越来越重要的考察因素。国际学术期刊通过各种途径缩短出版周期,包括传统的缩短刊期、不拘泥期刊页面的出版方式,以及数字环境下在线优先出版等。斯普林格在1998年2月开始实现在线优先出版功能,出版对象为已通过同行评审的单篇文章,改变了传统学术期刊以卷期为单位的出版标准,在保障内容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文献的出版速度。目前施普林格已有超过200种学术期刊实行优先在线出版。用稿机制用稿机制包括发稿制度、稿酬以及版面费三个方面。发稿制度。为了吸引高水平的论文,“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的发稿制度,能吸引更多优质论文。例如《细胞研究(英文版)》通过绿色通道与快速通道,为优秀的原创论文以及在国外学术期刊受到不公正评审待遇的优秀论文提供快速审理服务,因此而“拾获”了不少论文质量堪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植物细胞》(PlantCell)和《自然》(Nature)论文水平相当的原创论文,这些文章对提升该刊的学术质量作出了很大贡献。美国化学学会的《化学评论》(ChemicalReviews)杂志,其被引频次在化学学科中第一,且有的文章在发表几十年后仍然不断被引用,显示出深远的影响力,这与《化学评论》较高的约稿比例有直接关系。《化学评论》在约稿时,要求约稿作者5年内没有发表过约稿主题的综述性文章;对于具有创造性的评论、有价值的主题以及有可能促进其他研究发展的文章,给予优先发表的待遇;所有为主题研究作出贡献的工作者都处于同等作者贡献地位。稿酬。实行优稿优酬是国内外学术期刊的通行做法。美国生理学会(AmericanPhysiologicalSociety,APS)期刊向约稿作者提供隐形稿酬——无需缴纳审稿费、出版费,可以获得50本免费样刊,发文长度不受限制。针对国内学术期刊的低稿酬现象,有学者提出根据作者发文两年后的被引频次来支付额外稿酬[15],既体现作者的论文价值,同时能为提高刊物质量作出正向激励。版面费。在国际范围内,商业性学术期刊的出现以及学会/协会期刊在生产成本提高的环境下,学术期刊开始收取版面费[16]。版面费(pagecharges)也称发表费(publishingcharges),国际上学术期刊通行的做法,是在投稿指南中明确标示需要作者承担的各项出版费用,包括可以灵活处理的收费项目,免出版费的论文也会在投稿指南中说明。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与发行收费类似,收费名目细致、区别收费,如美国微生物学会(TheAmericanSocietyforMicrobiology,ASM)系列学术期刊的版面费收取,区分会员与非会员,分为基本版面收费以及超出版面收费。另一种较为典型的版面费收取情况是完全尊重作者自愿。如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EEE)系列学术期刊有100多种,这些学术期刊的版面费支付完全自愿,是否缴纳版面费不影响论文的审稿结果和刊况。但会收取其他合理的费用,如过长文章版面费、原稿修回或撤回的费用,以及为满足作者的额外需求而收取的费用。开放存取期刊或传统订阅式期刊的开放存取选择中,绿色开放存取是通过向作者收取论文处理费(articleprocessingcharge,APC)或称论文出版费(articlepublicationcharge,APC)来获取盈利的商业模式,收费数额从0美元到5000美元不等,且不算入彩色印刷费用和版面加收费用。版面费对于作者投稿意向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否收取版面费、如何收取版面费以及版面费数额多少,都会影响作者的投稿以及发文决定;另一方面,在有开放存取期刊的选择下,面对数额相差不大的版面收费,且期刊在学术领域的声望相当,那么作者由于开放存取期刊拥有更大的读者群,会优先选择开放存取期刊[19]。我国学术期刊对于版面费的征收行为始于1988年。由于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费从国家或事业单位拨付到逐渐被削减甚至完全撤销等历史原因,加上其狭窄的读者面、低定价等于市场经营不利的因素的叠加,中国科协率先将收取适当的版面费行为通过发文予以支持[22]。自此,顺应国际学术出版趋势收取版面费这一现象在我国学术期刊群体中迅速扩展。据粗略估计,90%的科技类学术期刊和70%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版面费用[23]。但因为为数不少的学术期刊收费过于自主以及收费与审稿的关系模糊不清而饱受诟病,部分学术期刊趁乱利用学术期刊的版面资源大肆收取版面费,成为学术垃圾的制造者[26]。读者群由于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发文诉求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研究人员在“读者群”这一因素上重视程度差异较大。国外研究人员对于一本学术期刊读者群的关注度排在数一数二的重要位置。数字环境下,读者群不能简单定义为期刊的读者对象,而是刊登于期刊上的每篇文章被阅读的范围以及频次。传统环境下,读者群取决于个人和机构的订阅数量。数字环境下,由于电子版的在线发行、期刊群打包出售(如爱思唯尔)、各类全文数据库的出现,读者群的实际情况要复杂许多。开放存取的情况更有别于传统的学术期刊——任何人借助互联网,都可以阅读发表于开放存取期刊之上的文章。此时,作者最为关注的是全文下载量和是否增加了文章阅读推送的申请者。除了单篇文章的被阅读频次外,读者群的实质还涉及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即该刊的出版领域是否足够专业——同样数量的读者,显然专业化的细分期刊的读者品质高于主题宽泛的学术期刊读者。尽管读者群非中国研究人员着重关注的领域,但我国学术期刊要获取国际影响力,同样需要在获取优质、高效读者群方面下工夫,力争在未来面向国际学术出版的发展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体性是指主体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30]。学术期刊出版活动中,其主体为以编辑为代表的编辑部,包括主编、编委和编辑。主编主体性。办好学术期刊,繁荣学术,刊物的主编起到关键作用。一名优秀的学术期刊主编,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与能力来为刊物吸引优质稿源。一是有强烈的办刊意愿。主编要有极强的主动性,要有强烈的办刊愿望。国内学术期刊在选择主编时,多会侧重考量对方是否为院士、学术地位甚至是否为学术机构的领导,而不注重考察其是否具有强烈的办刊愿望。《纳米研究》(NanoResearch选择斯坦福大学华人科学家戴宏杰教授作为该刊主编。戴宏杰致力于创办一本植根于中国的学术期刊其强烈而高远的办刊愿景,使刊物得到众多华人学者和国际一流纳米领域科学家的帮助。该刊创刊一年半,即被SCI收录。二是能投入足够的精力。《纳米研究》与《细胞研究》(CellResearch)作为我国优秀国际学术期刊的代表,它们能在几年中获取国际影响力,甚至跨入学科领域国际期刊前列,与主编/常务副主编投入极大的办刊精力密不可分。《纳米研究》的主编对于刊物建设事无巨细,从专家邀请函、约稿信、作者须知等刊物最基本的建设工作,到网站建设,再到稿件处理,编辑邮件回复,在期刊日常运营中投入了大量精力。《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博士凭借自身的专业和编辑经验,帮助科学家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文章。通过为科学家提供帮助,与他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友谊。与刊物建立了友好关系的科学家,又反过来对期刊共建作出自己的贡献——给予优秀稿件的同时还积极主动为刊物约稿,并为刊物提供快速审稿服务。三是善于对刊物进行宣传推广。主编推广期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主编本人在学术领域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果能利用学术交流、学术会议、机构访问等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刊物进行宣传、推广与约稿活动能有效吸引更多优质稿源。编委主体性。编委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编辑部贡献优质论文、推荐优质论文、提供审稿服务、积极为刊物建言献策等,在刊物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力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如上海市医学会与威利•布莱克威尔合作出版的《消化疾病杂志》(JournalofDigestiveDiseases),创刊时拥有一支由中、美、日、德、澳等国的顶尖专家组织的国际编委会队伍。该刊编委在创刊初期,亲自撰文供稿,并积极向世界各地学者约稿,从而极大地帮助该刊解决了非英语母语面临的英文稿源匮乏问题,大量优质的原创稿件获得专家学者的极大好评与关注。再如《中国激光》编辑部设置了专门的编委会章程,根据章程,所有编辑都积极参与该刊的审稿组稿工作,一方面对稿件的学术质量严格把关,另一方面他们为刊物贡献优质稿源,将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主动投给该刊,使刊物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34]。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在编委作用发挥方面,整体水平较低,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未设编委。以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代表群体之一——高校学报为例,笔者对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藏的130种高校人文社科类高校学报的纸质版进行调查后发现,未设编委的高校学报有24种,占馆藏人文社科类高校学报的18.5%;且这些刊物基本为CSSCI来源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个别刊物甚至是被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期刊,如《政法论坛》(原《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思想战线》《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见表1)。上述提及未设立编委的高校学报,多为核心期刊,办刊历史较长,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部分刊物甚至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在我国高校学报队伍中具有一定的标杆效应,这类刊物对编委建设的忽视,将会为刊物本身和高校学报群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二是编委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编委会在期刊实际运作中参与度低,在组稿、推荐优质论文等方面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学术期刊在吸纳编委时,往往流于形式主义,后期管理缺少激励制度;学术期刊编委则未能充分激发自己的学术责任意识——作为一名中国学术期刊编委,编委应努力向我国优秀的学术期刊和国际同行学习,主动为刊物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些发展较好、具有前瞻意识的刊物,在编委设置方面已经具备国际化意识,如英文学术期刊的编委多数已实现国际化、专业性学术期刊的编委国际化程度较高,部分综合性期刊也实现了编委的国际化,如《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编辑主体性。“有怎样的编辑,就有怎样的期刊”是对编辑主体性的生动描绘[36]。编辑是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执行者,也是编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学术期刊编辑要胜任前者的工作,需要具备策划意识、现代化的传播意识、稿件管理、审稿专家管理等信息的组织与管理等综合能力,以保障和提升学术期刊出版流程中的质量控制;要胜任后者的工作,除要具备基本的编辑职业素养如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以及编校业务能力外,同时要具备和掌握一定的情报意识、逻辑学知识和成为编辑学家的志向与胸怀。一位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本身即是专业技术过硬、专业知识与出版技术更新及时、管理工作扎实的综合性人才。编辑工作机制是激发编辑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我国既有的编辑工作机制激励性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业内缺乏标志性的领军人才,缺少大师级的学术期刊编辑,更加缺乏大量学者型的出版家,我国目前的编辑工作激励机制尚未发挥我国出版业孕育和产生人才的优势;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高负荷、团队性、隐性特征、不断提高的工作要求以及与编辑工作付出不相称的在道德选择与评价上的利他性及当前编辑工作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等因素之间的矛盾,引发编辑群体大面积的职业倦怠与心理疲劳。我国广大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者亟需机制上的关怀与激励。

我国学术期刊原有的生产方式需要打破被动等待优质稿源上门的状态,编辑部需要从增强期刊本身的吸引力、努力融入国内外期刊评价体系、改善用稿机制、建立主体性充分的编辑团队、加强作者资源经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上一篇:企业绩效管理难点与对策 下一篇:现代传媒生化医药园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