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三笑释师魂

时间:2022-09-09 07:12:15

【摘要】 班主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现在班主任难当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人以为只要拥有阳光心态,能做到坦然笑对刚性量化的管理制度,忘怀得失;坦然笑对缺失偏激的家庭教育,荣辱不惊;坦然笑对异化极端的学生个例,上善如水。班主任就会当得有滋有味,就会享受到班主任特有的乐趣!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坦然笑对 释师魂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教育是利用过去站在现在创造未来的一个特殊行业,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尤其丰富与特别,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用自己的行为回答着师德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问题。

我是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从教二十余年,长期担任班主任这一角色,劳者歌其事,我就说点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事吧。

我查阅了一些教育学理论,关于班主任性质的说法,通常如是说: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承担着比一般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引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由是观之,要带好一个班,办好一所学校,进而办好一代教育,离开班主任是绝对办不到的。

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社会正在莫名其妙地发生着令人头晕目眩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特征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新旧思想、东西方文化,都在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上碰撞激荡。放眼看世界,祖国风景独好,用心触摸我们今天的教育,似乎有时也有些许的不和谐。

一、笑对刚性量化的管理制度,忘怀得失笑对缺失偏激的家庭教育,荣辱不惊

在我手中,有一本尚在保质期内的桐梓五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的册子,目录中罗列了三十七项规章制度,第三十五项为《班风建设的评比细则》,其中对班级工作的评比作了若干量化,现略举几条,加分的有两条:A. 家访一次加1分;B. 好人好事每次加1分。减分的规定就很多了,如:A. 每周主题班会,一次不认真扣2分,缺一次扣3分;B. 班主任会准时,缺一次扣1分,迟到5分钟为限扣0.5分;C. 在路边打康乐球,进网吧,歌舞厅,一经发现每人次扣2分;D. 白天关好教室电灯,发现未关灯者,一次扣1分……读到这里,聪明的你,有何感受,你的心情又如何?恐怕是有几分沉重吧,这时,最需要的是理性和理智。掩面静思,不难发现:大到自由的国度,小到和谐的家庭,其自由的实质恰好是对自由的种种限制,秩序的实质则是对个体的规范。制度管理本身并非罪恶之源,它对班级管理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正面的,不可取代的。关键是看你怎样看待,这正如人间的火种,它既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进化,有时又会形成无情的火灾。

我想,制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要着力内化优化学生思想行为,而不是给班主任戴上枷锁。正是基于上面的认识,我对这些制度就是采取了坦然笑对的态度,几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只想用我自己认为好的实用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二、笑对缺失偏激的家庭教育,荣辱不惊

收获的季节,人们关心的是果实。此言不谬!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才猛然地想起老师来,这样的家长并非罕见,在许多人眼里,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是上学,就是上课。对子女的教育不闻不问,放羊式,认为在子女管教上完全可以依赖学校,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为此,他们不能(也有的是不愿)与学校配合教育孩子。

甚者,班主任进行家访时,也对教师不冷不热,不理不睬,老师在一边讲,他在一边忙他的事,甚至当面指桑骂槐地大加埋怨的也有。也有的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又自以为是,对孩子不是耐心细致的说理教育,动辄打骂孩子,以体罚代替教育等。殊不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时赏识教育真能收到奇效,谈到夸孩子,这又是一门并不简单的学问,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也是不少的:有次有位家长来学校找我了解子女情况,我说三句话,他就说了三句“应该不会这样,老师,你错了”。当时我自然是无话可说,觉得很受伤,幸好慈悲的上课铃为我解了围。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溺爱是十分普遍的,有时有些事为了对老师有个“交代”,家长竟然会和孩子一起撒谎骗老师,而这些问题的后果又往往会把班主任的辛苦教育化为乌有。

面对这些缺失偏激的家庭教育,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埋怨?生气?抱怨?都不对。首先要理解为正常,我们不要老蹲伏在神坛上,专等善男信女们来朝拜,更不要认为自己是被赶下神坛送上祭坛了。

三、笑对异化极端的学生个例,上善如水

人恒过,然后能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错,这是十分正常的呀,教师的批评就是不断给学生纠错,这是“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无法取代的,老师批评学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人活着就需要空气一样自然的事,不知怎么到了今天却被扭曲成这般模样!没有批评的教育绝对是畸形的教育!教师没有批评权就如医生没有处方权一样滑稽可笑!

面对教师批评权的问题,许多层面都应该思考。“肉食者”的事我们无法,我在这里要讨论的是我们教师这一层面如何面对,这犹如我们驾车来到一条崎岖危险的道上一样,至于路该不该修,该谁修是一回事,当下我们怎样认真对待、小心驾驶又是一回事。

面对言行极端的学生,我们一定不能仇恨,不能“记住他”,而要有惋惜(最好是痛心)之感,要认识到他的灵魂更需要洗礼和重塑,这时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重任在身了。

要知道,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苦恼,更有每一行的乐趣。我们无法爱一行干一行,那就干一行爱一行吧。要知道,有时苦乐就在一念间,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捧着一颗心来吧,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动世界,用心创造未来吧!

上一篇:让你的文章充满哲理味 下一篇:中职语文“情景加主题”课堂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