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也分层次

时间:2022-09-09 05:46:57

看病也分层次

在《三国演义》中,有两个颇为典型的看病事例。一件发生在曹操身上,另一事件的主角则是关羽。两个人同样是患病,面对的同样是神医华佗,可他们迥然不同的表现,表明了在看病这件事上,的确是有层次之分的。

【第一层:讳疾忌医】

曹操患有“头风病”,这是一种头痛顽疾。按照华佗的诊断,这种病单纯靠吃药是没用的,只有打开头颅,割除脑内的风涎之物才能彻底根除。可当华佗把这个医治方案告诉曹操时,却惹得后者暴跳如雷。曹操认为华佗是存心想谋害自己。如果华佗用利斧打开他的脑袋,自己必死无疑,这根本不是治病,而是“致命”。曹操盛怒之下将华佗投入大牢,并最终断送了一代名医的性命。

相较于不听名医扁鹊的警告,生病之后却执意不肯就医的蔡桓公,曹操对待疾病的做法显然更为极端。当然,他最后的下场也和蔡桓公一样,因为讳疾忌医而撒手人寰,自己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有些人生病之后因为没有勇气承受和面对事实,所以干脆选择不看医生,以至于病情不断拖延,甚至最终不治。这种做法可谓看病的最低层次,不值得提倡。

【第二层:对症治疗】

和曹操比较起来,关羽对待疾病的态度就显得更加正面。关羽水淹七军后,被曹仁军队施放的毒箭射中左臂,如不及时医治,可能左臂不保。面对华佗提出的“刮骨疗毒”方案,关羽不但痛快答应,而且谢绝了华佗的“蒙头缚手”建议,更拒绝使用麻药,最终在饮酒、下棋和笑谈中顺利接受手术,展现了一代名将慷慨凛然的绝世风采。

面对疾病,关羽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这当然是正确的看病态度。尽管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和关羽一样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但生病之后去看医生,并听从医嘱对疾病进行对症治疗,这一点还是能够做到的。此为看病的第二层次,又进了一层。

【第三层:辨证施治】

生活中还有一些粗通医理的人。他们或是久病成医,或是有一些医学知识的积累,或是具备一定的学医背景。这类人患病之后往往并不只是针对病症寻医就诊,而是习惯透过疾病的表象来探寻真正的病因,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比如咳嗽,他会仔细分辨到底是寒是热、是虚是实、是阴是阳,疾病的属性不同,所施的医治方案就不一样,开具的处方也截然不同,他们对此心知肚明,所以越发要追寻疾病的真相,也更能配合医生的诊疗方案,达到快速有效治愈疾病的目的。

很显然,这类人在看病的问题上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他们是真正对自身健康负责的人。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达到这个层次,但却是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最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健康。

【第四层:改天换地】

还有一种人,在生病就诊的过程中经历了大生大死,又遇得良医,从而对生命和健康大彻大悟,病好之后“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不但改掉从前的诸多不良生活习惯,还对自己的身体变得了如指掌,知道怎样对待它才是真的好,哪些必要的割舍才对健康最有价值。就拿戒烟来说,他可以在吸烟30多年之后只用3个月时间就完全舍弃掉这一平生嗜好,并且从此与香烟彻底绝缘,完全像“修炼人种”一样。再比如一个在麻将桌前坐了一辈子的人,只因一次住院经历便再也没有摸过麻将,完全像换了一个人。这种人就是所谓的“个中高手”,这也是看病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七种运动缓解男性性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