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子书包提升数学课堂资源处理效力

时间:2022-09-09 05:11:51

利用电子书包提升数学课堂资源处理效力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三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

【教学实录】

片段一:课前活动――利用电子书包实现资源汇聚,凸显交流本质

课前学习的一周内,教师在电子书包学生学习平台上依次布置以下任务。

任务一:

(1)收集汇总小组成员的身份证号码。

(2)观察收集的身份证号,找一找有哪些相同的部分,有哪些不同的部分。

(3)记录下你们组的发现和疑惑,上传到平台。

任务二:

(1)收集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的身份证号码(18位)。

(2)观察收集的身份证号,通过调查、询问家长、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身份证编码规则的秘密,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上传到平台。

任务三:

(1)查阅同学收集的资料信息。

(2)看看哪位同学收集的关于身份证的资料对你最有帮助或启发,并发表评论。

学生课前在学生平台上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资料资源进行了解、整理、筛选,以备课堂交流之用。

赏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综合与实践”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资料查阅活动中收集了身份证相关信息资源后,若想进行大面积的同伴资源交流,受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利用“电子书包”的“网上论坛”功能进行资料收集的汇聚,学生可以简便地看到同伴收集的资料素材,方便“撷百家之所长”,弥补自身收集资料的局限性,而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平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调查收集资料,生成了比传统课堂更丰富的基础性资源,再对学生的基础性资源进行了解、整理、筛选,使课堂有更多机会促进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片段二:游戏活动――利用电子书包延伸探究触角,突破资源局限

师:把同桌家乡的邮编输入电子书包进行查询。看看同桌的家乡是否在查询的结果里。

教师用电子书包推送用于搜索的网址链接,让学生用电子书包查询同学提供的邮政编码,来知晓对方的家乡。(见下图)

师生小结:看来,只要提供的邮编正确,我们就能定位到相应的地址,为邮件投递提供了方便。

赏析:

如今,邮寄这种通讯方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视线,大多数学生没有寄信的经历,对邮政编码了解不多,较难体会到邮政编码的用处,对邮政编码的特性:“唯一性――同一个地区对应一个邮政编码,一个邮政编码定位一个地区”缺乏体悟,此处通过电子书包进行互联网上邮政编码的搜索,查询到相对应的地区,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编码唯一性的体悟和对邮政编码用途的认识。

片段三:组织交流课前调查所得――聚焦有价值的资源信息,进行高效的探究学习

师:你们课前在小组内交流了各自的身份证号码,你们组员身份证号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能结合你们收集和了解的资料说说吗?

学生结合课前的任务一和任务二进行汇报交流。

师:老师在整理你们平台发言的时候,了解到你们觉得以下同学搜集的资料或发现最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赏析:

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有限,如果学生既要在一节课里探究邮政编码、身份证编码的编码含义,又要进行编码实践,是比较紧张的。课前学生在电子书包平台上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调查收集资料,已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资料资源进行了解、整理、筛选,课上再集中精力进行组织汇报、交流调查探究所得,让学生聚焦有价值的资源信息,进行了高效的探究学习。

【思考】

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激发、捕捉、利用、组织学生各种性质的资源,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资源的过程。在传统数学课堂上,因条件受限,课堂上的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原始性资源、方案性资源有时无法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现,从而影响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双向互动和动态生成。如今出现的电子书包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凸显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应该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利用电子书包所具有的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便捷功能,Y合课堂资源观加以实施,利用电子书包实现资源汇聚,凸显交流本质;延伸研究触角,突破资源局限;组织交流课前调查所得,聚焦有价值的资源信息,进行高效的探究学习,提升数学课堂资源处理效力。

上一篇:小学数学倍数问题中画图的应用策略及意义 下一篇:小学数学低段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