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影响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表达的因素及规范途径

时间:2022-09-09 04:20:38

【前言】探析影响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表达的因素及规范途径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学语言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因此必须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来进行教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则要求用词必须准确,讲一段话,必须合乎逻辑。教师在教学时,有时会不经意的用方言或口头禅来替代生物科学专门术语,这不仅不利于交流,而且往往语意不严密,可能出现很多错误。...

探析影响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表达的因素及规范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表达成因的探析,阐述提高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学语言; 表达能力 ; 影响因素 ; 规范途径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解释数据,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反思和修改”。所有的这些能力达成都有依赖于学生一定水平的生物学语言能力表达的,而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的不足是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一大障碍。因此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1 影响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表达的因素

1.1 教师自身教学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

教学语言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因此必须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来进行教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则要求用词必须准确,讲一段话,必须合乎逻辑。教师在教学时,有时会不经意的用方言或口头禅来替代生物科学专门术语,这不仅不利于交流,而且往往语意不严密,可能出现很多错误。还会给学生烙下深刻的印痕,牢记在大脑中而难于抹去。这样学生一旦“锁定”这一印象,并在学习中付之应用,从而影响了学生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把“顶端”说成“尖端”、“侧芽”说成“边芽”、把“病毒”等同于“病菌”等等.

1.2 学生对相似或相近概念的模糊化。

字面上相似或相近概念,学生如果不重视其概念间的内涵与外延的联系与区别及从属关系,只是简单记忆,在解答相关问题时就会甲乙丙丁混为一谈。如把“细胞呼吸”与“呼吸”、“叶绿体”与“叶绿素”、“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抗原”与“抗体”、“丙酮”与“丙酮酸”等生物学名词不加以区别等同看待,学生就会产生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感觉,在解答问题时就会导致混乱运用。

1.3 学生语言表达的随意性。

学生在口头回答问题时主观意想信口开河随意表达,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上,这将直接影响其卷面笔答的问题的准确性。如: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表达的产物各是什么?它们表达产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信手拈来,而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则五花八门:有的回答“基因有的表达,有的不表达”;有的回答“前者细胞没有后者细胞的基因,后者细胞没有前者细胞的基因”,这是表达的随意性的一种表现。

1.4 学生摄取信息能力有限 。

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隐含在题干中信息的摄取,特别是用坐标曲线图来揭示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反映某项生理指标(因变量)随某些因素(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轨迹,这类题将大量的信息隐藏在图像中,能够较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等能力。影响学生信息摄取的因素有:⑴审题不清,对题意一知半解;⑵不能摄取题干中关键字眼隐含的生物学相关知识,导致学生无法与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上原因促使学生只好不着边际胡乱答题。

1.5 学生自身文字表达的欠缺 。

理科生比较擅长抽象、推理能力,而要用较全面、完整的语言文字进行说明、阐述问题,却有点表现出“先天不足”,这也正是诸多理科生解答非选择题存在的软肋。其结果是“想到的”与“文字表达出来的”相去甚远,词不达意。

2 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表达的规范途径

2.1 提升教学语言修养 影响学生语言表达。

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语言学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教育教学和科学上的独特性。生物学也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学语言”。生物学教学语言是由生物学语言和一般性教学语言两部分构成的。生物学语言是语言的核心部分,是本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体现了教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生物知识和方法主要积淀于生物学语言中,正是有了生物学语言,才使得进一步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界成为可能。因此,教学中生物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正确掌握与语言文字的表达。所以教师不要滥用方言或口头禅来替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要充分体现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讲授时要用严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来表达语言,叙述原理,不能含糊笼统,切忌信口胡言。如教学中根据“蛋白质的组成是氨基酸”的这一叙述,而提出“胰岛素内含有51个氨基酸”是错的,而应该表述为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而成的,它含有51个氨基酸残基;根据ATP的名称,提出ATP中含有3个磷酸是错的,只能说ATP含有三个磷酸基团;教师应成为生物学语言的专家,在运用概念、阐述现象、引用材料和逻辑表达上要准确无误,不能犯目的论、特创论等错误,也不能将生物学术语与日常俗语相提并论甚至等同。因此,生物学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备课过程和教学实践中生物学语言现象(包括教材的、学生的和教师自己的),提高教学语言修养,以身作则,示范学生,影响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2 创设良好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说”中学会“说” 。

教学中切忌教师“一言堂”,应让每一位学生有“说”的机会。如学习了某一节内容或某一个实验后,可让学生说出其主要的生物学知识、原理、过程等。以生物学实验教学为例,可以才采用“实验前说原理”、“实验前说操作”、 “实验前说预测实验结果”、“实验中说现象”、“实验后说结论”、“实验后说探究” 等形式。比如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让学生说原理,既做到实验时心中有数,又使学生语言表达得到了锻炼。又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说”探究:能不能利用这个实验来检验细胞的死活?为什么?怎样设计实验来测定植物细胞的渗透浓度?能不能在整个实验中只用一种一定质量浓度的溶液既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又能观察到其自动复原?让学生分组选题进行讨论,各组选代表宣读自己的设计方案,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让他们“说”起来。其中教师应创造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引导学生用掌声对“说者”表示鼓励,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的“说”起来,同时教师要作及时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偏差及时纠正,以此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3 培养阅读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素质。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材料中领会其意义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对知识的吸收过程,是靠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共同完成的。阅读能力就是迅速正确的吸收书写或印刷载体的意义以及电子出版物的数字化信息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励学生乐于读书,适时疏导,加以点拨,达到一语道破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1)引导学生分析句子和词语含义全面深入地掌握和吸收知识信息。如:在阅读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共同点时引导学生注意“至少”和“同一”两词。“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其意并非只含一个,而是不低于一个的意思,即一个或一个以上。“同一个碳原子”,其意不是两个,更不是三个或多个,非其它原子。如此点拨分析,学生就会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更牢固。(2)对照阅读。生物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含图解、示意图等)和表解。图、表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复杂的文字叙述条理化。但不善于学习的学生往往忽略它们,不认真仔细地将图文表一一对照阅读,这样就不能图表中隐藏的信息与相应生物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多数学生只表述了低温和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缺少最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曲线图,按照“三看”程序进行,即一看横、纵坐标轴的含义,二看曲线的变化趋势,三看曲线的关键点,如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从低温、最适温度和高温“三段论”正确揭示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见教师要提高学生对图表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明确图表往往是重难点的标志,养成图文表对照阅读的习惯,充分发挥图文表互补、互相促进的作用,从而促进理解,促进记忆,促进学生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用科学的生物术语来准确回答问题。

2.4 严把测试关 养成语言表达良好习惯 。

纸笔测试是教学中体现学生语言能力表达的高低的最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的直接体现。对于测试中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科学性的错误还是一般性错误--即使是错别字,改卷时应严格把关,不规范的语言一定不给分,也不能轻易放过,对于学生的错误应收集好,及时讲评,对于典型的错误讲评时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争辩,及时纠错,以求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这样长期坚持,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作业、练习等对学生进行训练,加强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以及通过撰写实验分析报告、生物科技小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的表达。

经过教师长期的规范指导和学生不断地努力,就能使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的表达逐步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和生物科学素质。

上一篇:水热合成废弃黏土砖为一种新型调湿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如何在珠心算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