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中寻找生机

时间:2022-09-09 03:40:31

是存在还是死亡?这个哈姆雷特式的残酷选择,如今摆在了许多实体书店的经营者面前。数字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出版物的品类更加丰富,却带来了实体书店的寒冬。据一位图书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上世纪90年代末,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散落着上千家书店,到2012年,大约只剩下百余家。

这些幸存的书店,生存状况究竟如何?它们在以怎样的方式坚守?记者通过对两家不同类型书店的实地调查,来回答这个问题。

书店不能光卖书

7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南门的阳光书城。现在,这个书城是乌鲁木齐最大的民营书店。

中午1点,1楼的手机卖场颇为热闹,设在地下室的书城却静悄悄。2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一排排书架上满实满载的书籍,却看不到一位顾客。

书店经理刘沪新倒是早早就在办公室了,近两年,他的眉头总是难以舒展。2004年,在淘得第一桶金后,酷爱读书的刘沪新决定圆一下心中的文化梦。他说服两个朋友,三人一起投资,开了阳光书城。他的目标很清晰:走精品书路线。让一些喜欢人文社科类图书的读者在这里找到别处买不到的书籍。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书柜被涂成了彩色;书柜的高度降了10公分,让读者伸手可及;书店会员,享受8.5折优惠。书城开业最初几年,生意的确不错,读者稳定增长,就连一些日本、德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也慕名而来。

2009年开始,受网络冲击,书店的客流日渐稀少,营业额迅速下滑。“这几年都是在死亡线上挣扎。放弃了,可惜;继续做下去,就是往里赔钱。”刘沪新颇为纠结。

有人劝他把书店关了,卖和田玉或者开超市。刘沪新知道这些肯定比卖书挣钱,可还是放不下心里的文化情结。“人总不能吃饱了就娱乐,总要有点精神需求吧。”他常常这样安慰自己。

书城要活下去,就必须因势而变。刘沪新去内地考察了一圈回来,很受启发,“实体书店肯定不会消亡,但是一定不能仅仅是卖书的场所,以后的书店是个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场所。至于怎么做?做什么?各家书店的套路都不一样。”

刘沪新一边拿出几张新疆民族风格浓郁的展示厅设计效果图一边对记者说:“我准备在书店中设立一个少数民族艺术展示区,把新疆特色的工艺品介绍给中外旅游者。还打算在这里举办一些书画展示、少儿艺术培训活动。”记者看到,书店旁边,已经开了一家琴行。

“过去,阳光书城的广告语是:如果我不在家,就在去阳光书城的路上。现在是:去阳光书城,不仅仅是阅读。”刘沪新说。

此外,阳光书城从“一心书店”的数字化转型中受到启发,正在做一家和图书相关的数字科技公司,计划适合新疆的开发图书馆管理软件。

2014年,为了扶持实体书店,国家对所有书店实行免税政策,这让刘沪新看到了希望,有了坚守书城的信心。“一个城市总要有几个文化守望者,我愿意成为其中之一。”说这话时,这位50岁的书城经理颇有几分悲壮。

别指望卖书发财

奇台路图书批发市场是全疆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赵同明的“中仁书店”在二楼。7月18日中午1点多,记者来到这里。只见150平方米的书店内立满了一堵堵高矮不一的书墙。书墙与书墙之间只有狭窄的缝隙,要侧身屏息才能勉强通过。四五位来自南北疆的书店老板正在选书,一个瘦高个子的店员在书墙中穿梭着,帮他们取书、打包。一个收银的小伙子一直在忙碌着。另一个收银台上,赵同明穿着一件看不出本色的旧T恤,在闷头查账。

因为店里忙碌,记者的采访在三楼库房里进行。

赵同明从前是“一心书店”合伙人之一,和全国各大出版社非常熟悉。2003年,离开“一心书店”后,他开始来到这个图书批发市场(当时叫双安图书批发市场),10年下来,中仁书店的规模和销量已在整个图书批发市场排到了前三。但是,这样的业绩让赵同明感受不到一丝轻松。

他向记者大倒苦水:“过去人员工资低、房租低、物流成本低,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现在是一年比一年难干。受网络冲击,书的销量少了,各项费用却越来越高。楼上这两个库房一年租金就十几万元,还有七八个员工,过去每人每月六七百元、现在都要二三千元,还有150平方米的店面租金。这些加在一起,一年至少要五六十万元。我现在也只是维持而已。”

“书和别的商品不一样,有个性化的需求。过去我这里只有一千多个品种,现在有四五千个品种。虽然你卖不掉可以退给出版社,但是物流成本要自己出,这一部分每年的费用不是小数。过去批发图书有10%的利润,现在有6%就相当不错了。”

“我的客户南北疆都有。一件货四五十本书,1000元,全卖完才挣200元。卖不掉的,他们退给我,从南北疆托运过来,又是一笔费用,所以说现在大小书店日子都不好过。”

“过去,一本畅销书,客户一进都是上百本。现在,敢一次进10本的都是大书店的,多数书店一次只拿三四本,就是怕退货。”说这些话时,赵同明的脸上多是苦笑。

告别时,记者又来到他的书店,想选几本书。看到三四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正在选书。“我们90%的业务量来自批发、团购,也做一点零售。寒暑假,孩子来得多一些,这里的图书零售都打8折。”赵同明说。

尽管惨淡经营,赵同明并不打算放弃这个行业,“做了那么多年了,毕竟有感情了。书店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是别指望卖书发财。”

赵同明打算再开个网上书店,他跟中国最大的网络书店――当当网谈过合作,希望做新疆地区的配送商,目前还在谈。“网络时代已经来了,这是一种大趋势,必须适应。”赵同明说。

下午3点多,赵同明匆匆离开图书批发市场,要去谈一个新项目:“现在,正在考虑再做点其它能挣钱的事。”

上一篇:乡村之美 11期 下一篇:乡村之变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