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课堂,激活问题意识

时间:2022-09-09 03:01:54

活跃课堂,激活问题意识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出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不怀疑就不见真谛,只有质疑才能求异,才能另辟蹊径、勇于创新。问题意识是指人类在认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疑惑的问题,产生一种困惑、焦虑、急于探究的心理状态。然而,当前学生的问题意识很薄弱,这主要是由传统教育模式和评价体制造成的。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怎样才能打破以往“师问生答”和把学生当成容器的陈旧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很少在课堂上发言。大多数是怕回答错遭到同学和老师的奚落,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自己甘愿做教师问题的奴仆,即使有疑问也不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影响教学进度,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对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一改自己课堂教学中绝对“话语权威”的角色,应平等、善意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参与者的心态与学生共同探索、交流,力求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课堂上的紧张感和压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物理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对学生提出的哪怕再简单的问题,教师都不应随意泼冷水,都须给予热情的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引导他们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2.1吃透教材,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现成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教学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快,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寻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使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2巧妙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实验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及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分别用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拉动小车,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质量较大的物体误差要大一些。他想:这里一定存在着某种物理规律。这个实验现象是偶然的发现,但就因为这个现象的发现,老师可继续下一阶段的教学。问题的发现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带着质疑思考,不仅能使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规律,而且能使物理结论得到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3引入课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入课题时可以借用一些图片或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图片和现象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和规律探索过程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授“曲线运动”时,观察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飞出去的链球分别沿什么方向运动。学生会从图片中发现图片中的运动和之前所讲的直线运动是有区别的,进而会发现物体为什么做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是什么样的?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如果这些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话,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利用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探索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利用所学知识解题。增强问题意识对规范学生解题思路,解决较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除了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技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富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必然是一位掌握主动权的积极的知识加工者。在物理学习中,善于提问题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能对物理学的本质有良好的掌握,其大脑中会形成非常明晰的“物理学认知结构”,从而确立明确的学科学习目的,就会对物理学习过程比较投入。那么,怎么才能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呢?“因果法、类比法、验证法、扩大法、极限法、变化法、转化法、逆反法”等,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教给学生以上提问方法,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调动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总之,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知识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带着更深刻、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让学生从敢问到想问再到会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教师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

[2]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J].教学月刊,2002(7).

[3]薄存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种方法[J].山东教育科研,2000(12).

上一篇: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多元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