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内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规划初探

时间:2022-09-09 02:22:06

山地内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规划初探

摘要:2011、2012年两度国务院2号文件的出台,国家打通珠江上游出海中通道的决心,都为包括罗甸县在内的贵州南部红水河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空前利好。本文旨在通过探索一条旅游带动城镇化的道路,使之在政策优势的大环境下,抓住契机,整合资源,在发展建设的同时,保护当地的文化景观特色,作为强县荣产的产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山地,内河,布依文化,旅游,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policy of State Council’s 2nd file in 2011 and 2012,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openning up the Pearl River channel to the sea, both brought unprecedented positive for southern Guizhou Red River reg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 road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which will seize opportunities,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protect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 features, to be the path of toughening up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Luodian county.

Keywords: Mountain, inland, Buyi culture, tourism, urbanization

1. 背景综述

1.1区位末端迈向政策高地

长久以来,贵州复杂的地形地貌、处于交通末端的区位劣势,给地区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特别是位于行政区划边缘的县市,更是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境地。2011年国务院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2012年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的出台,终于使贵州迎来了后发赶超的重大历史机遇。

1.2交通边缘突围水陆枢纽

规划区所在的罗甸县,交通设施建设的滞后一直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后,西南地区连接珠三角的水运通道将被打通,罗甸港在这一契机下,将有望在贵州南翼港口群中率先发展成为能级港[1];陆路交通方面,2013-2015年贵州高速公路3年会战,罗甸县周边将形成“夫”字形高速、铁路骨架网,罗甸可借势区域重大交通发展机遇,建立公、铁、水无缝对接,在贵州南翼四港率先崛起,实现从“边缘”到“枢纽”的转变。

1.3旅游港口双轮驱动,旅游业带动城镇化发展

相对于工业,旅游业有着“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广”的优势,并且有助于保护山水生态格局及民族文化。在交通设施完善后,客流的可达性将大大增强。借力临港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大交通环境及内河航运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临港产业与旅游业的双轮互动,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罗甸经济跨越发展。

2. 现状旅游资源分析

基地风光秀美,少数民族文化璀璨,旅游要素可概括为四类特色:避寒胜地、布依风情、水上运动和玉石奇石。

(1)避寒胜地资源:罗甸县年均温度20℃左右,素有贵州“西双版纳”和“天然温室”之美称。基地上宜村附近也有地热温泉等天然资源,未来有条件打造成贵州避寒度假的良所。

(2)布依风情资源:罗甸县是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风情独特、独具魅力。可深度挖掘饮食及服饰文化、传统节日、民族建筑、民族歌舞等,吸引游客。

(3)水上运动资源:基地周边拥有中国第二大人工湖高原千岛湖――高原千岛湖,在贵州现有旅游规划中被规划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地区有潜力成为贵州水上娱乐及运动的第一品牌。

(4)玉石奇石资源:“世界翡翠看缅甸,中国玉石看罗甸”。罗甸玉储量丰富,与新疆和田玉品质相近,可深度挖掘玉石文化,打造集加工、商贸、培训、观光于一体的玉石旅游产业链。

3. 旅游发展策略

3.1 地区发展目标

未来基地将发展成中国西南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富有布依特色的山水休闲旅游胜地;贵州省冬季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水上训练及赛事基地和设施一流的旅游服务及接待中心。

3.2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虽然基地拥有特色旅游资源,但是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时,通常会遇到三大问题[3]:1)淡旺季节的游客量变化十分明显;2)旅游产品单一粗放,特色不突出;3)周边城镇或村镇在旅游开发中扮演次要角色,仅承担住宿接待、餐饮等基础功能,缺乏完善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4]。这也是本次规划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上述三项问题,旅游发展着力点首先需要确定明晰的发展方向;其次,通过合理的规划思路,包括规划结构梳理、特色景点挖掘等手法进行特色资源的展现;再次,品牌的营销建设也非常重要,可以从旅游扩展延伸到社会文化 其它领域,成为罗甸县的共有品牌;最后,也是旅游规划的最终目标,即旅游对城镇化的带动,以旅强县,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加快推进罗甸县城乡统筹发展。

3.3旅游发展策略

3.3.1策略一:探索四大核心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类型

通过资源整合,提炼出本项目核心资源为“气候的舒适清新+玉石的神秘情结+魅力的水上运动+多彩的民族风情”。依托核心资源,与省内其他旅游区形成差异,打造一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旅游项目,获得区域知名度,吸引游客。

3.3.2策略二:依托核心资源、发展复合型休闲度假体验游

顺应旅游业发展由单一的观光旅游时期向休闲度假、体验旅游时期转变的趋势[5]。依托避寒胜地、水上运动、玉石奇石、布依风情四大核心资源,发展集生态观光、运动探险、康体养生、民俗文化、商务会奖等复合型的休闲度假体验游。

3.3.3策略三: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互相促进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聚焦点。从旅游发展周期上来看,旅游开发初期可利用特色资源吸引游客;当周期过渡至巩固、停滞阶段时,应结合周边的城镇进行旅游开发;当周期进入巩固或停滞阶段之后,应依托城镇,拓展旅游产品,平衡淡旺季游客量的差距,以期进入复苏阶段或持续发展阶段[6]。基地可探索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综合开发,实现旅游与城镇全面融合发展。

4. 旅游空间规划

4.1 旅游组团总体布局

根据规划区旅游资源分布特征,结合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依托现有镇区培育旅游集聚区,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旅游功能组团,总体形成“一心揽胜,双带串珠”的布局结构。

一心:即旅游服务中心,完善配置接待、集散、住宿、购物、娱乐等设施。双带:即依托红水河景观形成的水上观光休闲旅游带,和依托陆路交通廊道、山地景观和民俗特色形成的陆上旅游观光体验带。针对四大核心资源,规划六大特色旅游组团,分别为以避寒度假为主题的雨水温泉小镇、热带观光小镇;以水上运动为主题的碧波水上乐园、渔乐野钓天堂;以布依风情体验为主题的风情小镇、原色逍遥圣境。另外,结合旅游服务中心布置以玉石奇石赏玩、体验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功能。

4.2 旅游景点策划

对五大类旅游产品分别进行开发策略及重点项目的策划。

(1)生态观光游:让游客回归大自然,在原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愉悦身心。重点项目包括原生态圣境、生态渔场、果木年华、热带精品果园、景观广场。

(2)运动探险游:依托广阔水域和湖湾相连的地形,及已初步形成的野钓旅游人群,发展以野钓为主的各种活动,举办野钓节、野钓专业比赛。重点项目包括野钓俱乐部,水上休闲娱乐区、水上运动服务中心、水上专业训练区、水上接待中心、健身会所、山地自行车、山地高尔夫、儿童乐园。

(3)康体养生游:打造高标准的疗养设施,结合观赏、休闲、避寒、康体、游乐等形式,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重点项目包括温泉度假、康疗中心、山地康体养生景区、水月居休闲会所、逍遥私享、五星级酒店。

(4)民俗文化游:让游客了解和体验布依族歌舞、饮食、节庆日、民族村寨等原生态文化;让游客享受到玉石奇石的精品购物、文化科普、雕刻体验等活动。重点项目包括布依风情购物街、民俗农家乐、民俗村寨、民俗演艺广场、民俗博物馆、水游特色购物城、玉石城。

(5)商务会奖游:建设高标准的商务旅游设施,吸引省内城市的近中程商务旅游市场。重点项目包括滨湖热带风情街、商务中心、文化中心、精品商业、会议中心。

5. 旅游品牌提炼

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品牌。通过把握现有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同时考虑实际开发的可行性,提炼出六大关键字:山、湖、石、泉、寨、艺;并展示六大精品旅游体验模式:游、娱、玩、品、访、赏。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应充分结合游山、娱湖、玩石、品泉、访寨、赏艺这六大旅游体验模式,给予游客实实在在的旅游体验,使其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6. 结语

在贵州大发展的语境下,各种产业纷沓而至,而全省各地又面临着在众多产业中如何选择最优解的发展抉择。在本次规划中,通过对罗甸临港地区区域背景与机遇的研究,探索现状特色资源,提出旅游发展策略,来寻求一条依托内河航运和贵州发展双崛起时代背景下的旅游发展之路;同时通过对景点的策划安排,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自然生态本底与特色民族资源,以旅游业带动城镇化,作为罗甸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伟, 宗跃光. 河口港城市港城关系建设[J]. 南通大学学报, 2009,25(2).

[2] 徐高福, 严世峰, 潘兰贵. 地域景区化旅游发展探究――以千岛湖所在的浙江省淳安县为例[J]. 林业调查规划, 2012,37(4).

[3] 车震宇, 田潇然, 郑文. 从国外案例思考滨湖城镇建设与湖泊旅游的关系[J]. 生态经济,2(2010).

[4] 曾文萍, 谭杰倪, 何静. 浅析山地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14).

[5]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绿维创景[J]. 2012.

上一篇: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分析 下一篇: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问题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