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三波余震

时间:2022-09-09 11:15:05

“昨天是九级地震,未来还会有余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6月21日举行的电话会议中称。根据他的预测,“钱荒”暴露出的流动性问题将使市场迎来三波主要的冲击,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及实体企业都应尽早防范。

第一波

高善文认为,目前暴露出的“钱荒”正是第一波震荡,但震源尚浅,主要在银行间市场,表现为短期的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此轮冲击尚未结束,未来还会有多次余震。

“第一波冲击波的极限,从最坏角度考虑,不可能是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但是完全可能出现银行类金融机构对自己的短期借款出现违约压力,部分问题严重的商业银行的管理层、负责资金、风控的高层将被处罚。”高善文称。

第二波

“钱荒”过境,紧接而来的将是第二波震荡,主要冲击票据贴现市场和理财市场。“这里还有大量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例如信托、证券公司等。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被迫大量收缩表外资产和票据融资。”高善文提出该市场存在的4方面严重问题:

1. 杠杆比例极高。商业银行杠杆受到严格限制,但是在所谓影子银行体系内,杠杆比例极高,几乎躲在监管的盲区里。

2. 期限错配极为严重。资金都是短借长贷,资产负债期限严重错配。

3. 风控严重不足。该体系是在过去3~5年内发展起来的,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压力测试。

4. 如果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因为流动性危机导致破产关闭,央行可以选择不救助。

因此当票据融资规模缩减,票据贴现利率大幅上升的时候,这个体系清偿能力和流动性会遇到严重问题,会出现一定范围的体系坍塌和机构倒闭。

第三波

“钱荒”过境带来的第三波冲击或许是人们最为担心的,即对实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高善文认为,影子银行规模的收缩,票据贴现利率的大幅上升,在基本面仍然很弱的背景下,一定会加速经济的大幅度下滑。这会导致企业的偿付能力出现问题,同时地方政府的偿付能力也会出现问题。地方政府杠杆比例异常高,涉及运用大量短期融资支持长期资产,且部分地方政府项目没有现金流,无法应对短期融资成本的大幅波动。收入的下降和地方政府刚性支出的矛盾,会使风险成为单纯由融资人承担的问题。他预测,影子银行体系会面临极大的清偿和流动性压力,这又会对理财市场、信用债市场乃至股票市场造成冲击,造成雪上加霜的效果。

如何要求银行把表外资产内化到表内?银行是否有这个能力?法院如何要求银行去履行偿付义务?高善文估计,在最坏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要求通道类机构和银行承担少部分损失,出资人承担大部分损失。

“这三波的冲击难以避免。在金融危机早期,市场参与者都认为问题不大。”高善文称,“最早出问题的会是一些中小型做的过于激进的银行和机构。从现在票据贴现利率来看,冲击波还没有冲击到这个体系,但冲击是不可避免的。逻辑很简单,商业银行一定要收缩表外业务。第二波到来后,马上作用到实体经济,导致第三波冲击。”

事实上,目前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实际都在“裸奔”,杠杆比例限制和准备金制度缺乏,相关责任人和保护措施缺失。一次中等规模的冲击就会使整个影子银行体系坍塌或者受到严重破坏,“从转变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是短期有痛苦,长期有收获,而现在引爆这个问题,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影响都会小很多。”高善文称。

(本文由和讯网提供)

上一篇:“中国模式”为何导致产能过剩? 下一篇:CFO与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