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果农增收的脊梁

时间:2022-09-09 10:30:37

撑起果农增收的脊梁

阳春三月,果花飘香,广西钦州有名的“三月红”荔枝早早扬花坐果。“去年我家的50多亩荔枝全部是无公害栽培,卖果时比其他的平均每斤高出一块多,‘优果工程’确实让我赚了一把。今年是大年,看来收成会更好。”果农杨永均满怀信心地笑着对我们说。

钦州是广西的水果主产区和全国闻名的水果之乡。近年来,该市不断推进“优果工程”的建设,使全市水果生产结构不断调优,产量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拓宽,果农不断增产增收,全市水果生产呈现一片喜人的景象。目前。全市种有荔枝、龙限、香蕉、人青枣、火龙果、百香果等水果近20类262万亩,其中荔枝就有142.19万亩。钦州市的灵山县、浦北县和钦北区分别获得了“中国荔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及“中国黑叶荔之乡”称号。2005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到107.31万吨,同比增长7.48%;实现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5.25%。农民人均水果收入639.3元,比上年增加了26.5元。

结构调整实现调优调高

前些年,钦州的水果生产普遍存在着品种结构单一,早、中、迟熟品种结构不合理,大路水果多,名优水果少,特别是十熟品种比例过大,品质一般,销售压力大,价格较低,甚至出现烂市等问题。近年来,钦州市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帮助果农致富。一是扩种适销对路的水果品种。重点发展三月红、妃子笑、桂味、钦州红荔、贵妃红和无核荔等早熟、优质荔枝,推广种植巴西、威廉斯、台湾8号等高产优质香蕉,种植红江橙、晚熟柑、砂糖橘、马水橘、贡柑、特早熟温州蜜柑、夏柑等优质柑橘以及黄榄、三华李、大肉酸梅、莲雾等。二是耐原有品种进行高接换种。建立了面积为1180南的12个荔枝高楼换种示范点,市水果局免费给果农提供接穗,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吸引了大批果农进行高楼换种。二是大力发展名、忧、特、新、高产、高效水果、引进种植新品种。2005年,钦州市完成水果结构调整面积32.5万亩,使全市水果良种的褛盖率达到86.02%,优质果品率达51.32%。

标准化生产拓宽市场

在全力调整种植结构的同时,钦州市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抓好果实套袋、病虫无公害防治和水果“三避”栽培等技术。建立了38个“优果工程”标准化栽培示范点,让果农方便参观学习、有效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通过套袋,提高了果实品质,果实外观漂亮,果大味甜,没有农药污染,没有病虫害,还提早上市,卖得好价钱。

创建“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和水果出口基地注册登记是钦州市拓宽市场助农增收的另一措施。该市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从源头和使用巾杜绝高毒、高残留和“三致” (致癌、致畸形、致突发)农药、肥料和农业投入品流入果园,并经常对水果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确保果品达到无公害要求。最近三年,浦北县和灵山县分别通过了自治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同时,钦州市注册登汜有水果出口基地12.5万亩,使水果不仅在国内畅销,还拓宽了国外市场。

钦州生产的香蕉以品质优良而闻名全国,但过去因为采收、运输过程中机械伤多、包装简陋等原因,售价远低下进口香蕉。甚至比不上国内其他省生产的香蕉,出现了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二流价格的尴尬局面。在全市推广香蕉无伤采收,商品化处理技术后,香蕉的商品质谴得到提高,取得了显普效益。

科技投入节支增效

针对果农技术水平低和水果生产管理差的状况,全市水果技术人员深入水果生产重点乡镇、村庄和果园,举办各类水果栽培技术培训班,传授尢进技术,还邀请广西大学的教授给果农讲课,不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如今的钦州果农采用了先进技术,积极进行水果改低创高,科学管理果园,不断提高水果产量和质量,大大节约了成本,而经济效益又提高许多。如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成为全市果农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一大技术。全市在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种植上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达50万亩以上,收获的荔枝、龙眼分别比常规施肥的田块平均每南增产8.5%和7.5%,平均每亩节约化肥为7公斤和6公斤,平均每亩节本增收达268.1元和322.5元。

上一篇:2006汽车市场谁有发言权? 下一篇:吃土豆者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