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建筑创作》的祝辞

时间:2022-09-09 08:45:53

给《建筑创作》的祝辞

欣悉《建筑创作》百期华诞将至,略发感慨与祝福,以表心意:

1 《建筑创作》与我

初识《建筑创作》,是因她的高质量作品,高水平图照,高时效信息传递吸引了我。随之她便成了我工作的案头书,出差时的身边书;休息时的枕边书了。再后来,我不仅喜欢上这本杂志,还结识了《建筑创作》的许多朋友,并喜欢上这个充满朝气、和谐高效的团队。如今,他们即将跨越百期的历程,向着新的高峰进发,我为他们高兴,也为他们骄傲更为他们祝福。

2 《建筑创作》与我院

建筑师都知道《建筑创作》虽不是行业内最资深的刊物,但如今她能跃居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专业期刊的行列,就是取胜在理念上的锐意创新,形式上的独树一帜,保持学术性和原创性的高雅风格。

我们视她为“良师”。她带给我们对重点工程的经典剖析、专家大师的点睛之语、设计创新的探索与提升、传统建筑文化的熏陶与积淀。

我们视她为“益友”。她能为我们适时传递最新的国内外业界信息、帮我们在设计难点上答疑解惑、在设计构思上启迪开拓,引领并激发我们的创作激情。

我们视她为“桥梁”。通过她我们邀请到马国馨、崔恺、胡越等著名院士、大师到我院讲座;引进《都市欲望》这样现代的展览到我院展出:“世界读书日”在我院图书馆,汇聚京津两地的建筑师促膝交流读书心得。

我们视她为“伙伴”。可以在她搭建的学术平台上经常展示我们的作品,交流我们的创作体会,我们既是热心的读者又是积极的参与者。

3 《建筑创作》与我们行业

近年来,《建筑创作》作为业内知名的传媒机构,组织了多项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了多种优秀的专业书籍,为我们行业,为中国建筑学会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仅我们参加过的就有:“2005中法建筑论坛”;“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风雅运河――全国摄影比赛评奖活动”,我们拜读并喜爱的作品有:《中国青年建筑师188》、《2005―2006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体育建筑论稿――从亚运到奥运》等不胜枚举。这一切辛勤的努力和丰硕的成果都将成为《建筑创作》不断发展的基石和丰碑。

百期华诞对于一个刊物来说,既是跨上一座高峰,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几年来,他们“已经走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刊物,向着现代意义的传媒人转变。”为此,我衷心祝愿《建筑创作》在推动中国建筑传媒业和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中,永保自己的特色,开创下一个百期辉煌!

上一篇:百期经营话传播 下一篇:我们的良师益友:祝贺《建筑创作》百期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