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及模式建构

时间:2022-09-09 08:02:06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及模式建构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新科技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的和现实的需要。当今社会中的许多工作,一个人根本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可行性;必要性;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82-01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下,我们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听到了关于中国人才的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为什么?从这句话里引申出两个词――独立和合作。

一、小学数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无处不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普遍现象。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强调“出人头地”是一种竞争,教育的选拔制度也是一种竞争。在个人竞争的条件下,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的成功,相互不够支持。更多的人试图通过比较来肯定自我价值,期望采用竞争与超越别人的方式与他人发生关系。可见,竞争作为一种外部剌激,对个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效应,诸如激发动机,发挥潜力,增强自我意识。但是,在今天的发展中,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实现大型、复杂的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人类提供了绝好的交流平台――使得合作更趋向紧密。

单一的个人竞争已经演变成为集体(群体)之间的竞争。个体竞争与群体竞争有很大区别。在群体竞争条件下,群体内成员是相互支持的,共同活动的目的指向性很强,彼此交流及时,相互理解友好,单位时间内的效率高。在小学生中组织合作学习,可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竞争的能力和水平更为激烈和高水准。因而合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2、合作学习的激励基础

传统的教育强调孩子的独立性,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加在我国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属于独生子女,童年生活和成长的环境是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新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存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转换,但这对儿童,就如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只要正确地引导就容易形成新的模式、并达致良好的效果。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儿童年龄虽小,但他们在需要的这方面,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渴望能够感受到爱,能够找到归属感,也渴望与人交往,希望融入到集体中,渴望与小伙伴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父母的认可,得到同学的认同,也希望受到教师、家长的尊重。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不同,他们的个性心理也会不同,有的能力高,有的能力低;有的气质好,有的气质差;有的性格刚强,有的性格温和;有的需要强,有的需要弱;有的信念坚定,有的信念动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就会不断显现,并发生碰撞与相融。小学生就会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用心交往中,受到朋友,同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自觉寻找与别人的差距,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逐步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掌握如何完成任务,达成目的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希望表现自己,把自己的长处向同学、家长和教师展示,得到他们的认同,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积极探究,有学习者之间高密度的交互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自我提高,自我激励,自我认知的意识,让学生掌握自我的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共同参与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心理现象、知识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提高了儿童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的获得信息,综合信息,建设性的解决人际之间的冲突,有效的解决团体中的问题,特别是在争论和冲突中,儿童不得不根据他人的看法重新考虑自己原来的想法,提高儿童理解和处理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模式建构

1、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

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满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努力为学生铺设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

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模式的基本教育过程是:诱导――探索――交流――反馈。

(1)诱导阶段:着力于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探索中。

(2)探索阶段: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进行组员间的分工合作,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自主研究。

(3)交流阶段:包括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研究,阐述各自的观点,并提供有关的依据、理由进行论述。对尚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存在的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能够进行集体研究,共同探究,共同合作完成。在得出结果后,全班交流时,能够自觉进行对比和分辨,分出优劣,并对自己小组研究的结果进行审视和修正。

(4)反馈阶段:在交流探讨中,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个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2、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与途径

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多采用学生之间的群体合作模式,群体的数量分别设2人组和多人组,首先划分大组,大组内再进行划分,每2人一组划分小组,另一个是按4人一组划分小组。每组小组内尽量做到较好学生和较差学生的合理搭配,以达到好生带差生的目的。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明确分工和相互补充,相互合作为主。

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效果最好,用时最短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等特点,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合理运用、科学安排,让合作学习这种方法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汉春.合作学习的探究和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06.Z2期

上一篇:浅议小学升入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下一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