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焰嚣张的传染病”一节的复习构想

时间:2022-09-09 07:18:09

“气焰嚣张的传染病”一节的复习构想

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要任务的一种课型。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和时间的经济性,往往采用大流量“灌注”的方法,这既剥夺了学生自己学习的权利,又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我尝试在复习“气焰嚣张的传染病”有关知识时,尽可能用生活实际中的例子,结合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传染病”这个载体渗透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及爱心教育。现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归纳如下,与同行商榷。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两分钟左右开始播放:“5・12汶川大地震”的视频――“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动情的歌声、感人的画面似乎将学生带进汶川大地震现场。画面定格在救援人员喷洒消毒液的场面。

老师用沉重的话语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为此,卫生部门科学防控,严防死守底线。所幸没有发生大疫。人们为什么对传染病如此紧张呢?因为正在显现的传染病威胁着人类……”打出课题――气焰嚣张的传染病。

复习目标1: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形式:男生PK女生。(多媒体展示复习内容如下)

复习内容: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并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会群。

3)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条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病毒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形体小,形态多样。

5)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更好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复习目标2:通过实例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措施。

实例1:禽流感知多少?(多媒体展示如下材料。)

禽流感即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流行特点是:突然爆发,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禽流感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常用消毒剂如氧化剂、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并将其灭活。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目前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呼吸道和消化道。养鸡场病禽粪便的扬尘、分泌物、唾沫的小颗粒,通过空气进入呼吸道,可能感染人类;接触病禽的粪便后,通过受污染的手又通过饮食入口,或者饮用被病禽粪便污染过的水,食用病禽下的蛋,都可能导致人得病。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是禽流感病毒。

2)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消毒剂、高温、紫外线等方式来灭活。

3)禽流感的传播方式有病禽的粪便、病禽的分泌物、受污染的手、被病禽污染过的水等。

材料题是中考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通过训练材料题,可以培养学生回答材料题的能力。

展示四副图:早发现,早隔离;不随地吐痰;空气流通;增强体质。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哪个措施。

通过禽流感的例子及所展示的四副漫画,让学生明确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措施。实例和漫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复习让学生印象深刻。

实例2:艾滋病

教师讲述:看到十二月一日――红丝带――性接触,你们想到了什么传染病?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然后分析艾滋病感染途径(练习巩固),再出示艾滋病患者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数据和图片真的让学生震撼了,同情之情油然而生。让学生接受关爱他人生命的教育!

练习内容:下列哪些情况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①②③⑦)

①与艾滋病人同桌吃饭

②与艾滋病人握手

③与艾滋病人拥抱

④与艾滋病人接触

⑤输用艾滋病人的血液

⑥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

⑦被叮咬过艾滋病人的蚊子叮咬

教师出示红丝带,“它代表了人们对艾滋病人的关爱。让红丝带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

实例3:口蹄疫

英国及西欧等地区曾多次爆发“口蹄疫”,大批牛羊被宰杀并焚毁。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宰杀并焚毁患病的牛羊其主要目的是控制传染源。我国政府宣布停止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畜产品以及作饲料添加剂的肉骨粉,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实例4:疯牛病

新千年刚到,疯牛病的再度爆发引起全世界特别是欧洲的恐慌。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绵羊身上患的“凌晨扫瘙痒症”。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Alper用紫外线等手段破坏患有瘙痒症(羊类疯牛病)羊的脑组织中的核酸后,再将抽提物注射到健康脑中,仍有感染力。于是,她发问:瘙痒症的感染因子可能不合核酸?

不久,美国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s-Bprusiner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问题,马上着手进行了研究。8年后,终于出现了突破,证实了这个感染物质确实不合核酸而只是蛋白质,且起名为Prion(阮病毒),以区别于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含核酸的病原体。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了他。

①疯牛病的病原体是朊病毒。

②欧洲许多国家为防止疯牛病的爆发,对患疯牛病的牛、羊进行强制处理,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哪一项措施?控制传染源

分析了几则传染病后,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同时体会到传染病来势汹汹。

教师讲述“禽流感、SARS、艾滋病、口蹄疫、疯牛病、手足口病……旧传染病死灰复燃,新传染病窜出江湖,正在显现的传染病威胁着人类。难怪大灾后,人们特别紧张:害怕传染病流行开来。疾病固然可怕,但与疾病的斗争中,人类从未放弃过努力――”

复习目标3:治疗传染病的最早的药物―青霉素发现史。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人们称其为“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这个“上帝”就是青霉素的发明人英国微生物学家弗来明。下面是弗来明所做的研究过程中的一部分。在做细菌实验中,弗来明注意到了被青霉菌污染的培养基与其他的一个不同,就是在青霉菌的周围出现了一个没有其他细菌生存的抑菌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让学生回顾青霉素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体验科学家的艰辛。

本节课总结:

回到开头救援人员喷洒消毒液的画面。问: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是属于什么措施?然后出示黄丝带、绿丝带,让学生说出其含义。黄丝带代表祈盼亲人平安归来;绿丝带代表健康和爱心。(开头的音乐响起,打出心情寄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疫情。)

教师激昂地说:“同学们,地震无情人有情,疾病无情人有情,死者已去,活着的人就要好好地活着。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疫情!”

上一篇:赶庙会的布里亚特人 下一篇: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