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体察 感悟人生

时间:2022-09-09 07:14:13

置换体察 感悟人生

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有些语文教师往往会将课堂阅读停留在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和审定评价的层面上,而未能依据文本沟通生活,生成新的教学内容。按图索骥、隔靴搔痒般的课堂阅读,无法让学生融入文本世界,也就难以收获深刻的情感体验。要想让学生在课堂阅读中准确理解文本内涵,深刻洞察作者情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借助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与文本相同、相似或相反、相对的内容,置换文本内容,并借助创设的情境促使学生进一步体察作品魅力,发现阅读妙处,领悟人生意蕴,进而实现文本解读与生活感悟的珠联璧合。

《背影》一文记述了父亲对“我”说的四句话,表现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话所蕴含的真挚感情,认识到父亲对“我”的深情至爱,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将父亲所说的四句话一一罗列出来,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父母对自己说过的类似的话找出来,并和原文置换,从自己的感受中去体察作者的情感。

第一句: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师:你的父母有先委托别人照顾你,后又加以谢绝,亲自帮助你的事吗?他们是怎么说的?

赵明: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星期天要到学校里去排练“六一”演出节目。爸爸因为有事,头一天晚上说好了请小明爸爸骑摩托车将我和小明一起送到学校的。可是,第二天一早,爸爸打电话给小明爸爸,说自己正好有事,顺路经过学校。其实,从学校里到办事的地方去,要绕好大一个弯子。我劝爸爸不要送我了,他说:“没关系,他骑摩托我不放心。”

师:你爸爸是从哪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赵明:爸爸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他怕我坐摩托车出危险。

刘小伟: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委托了别人办事,却又不放心,最后还是自己来办。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把孩子照顾好。

师:比较课文中的话和赵明爸爸的话,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吗?

刘小伟:他们改变了主意,坚持自己送,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赵明:这大概就是护犊之情吧。

师:是的,护犊之爱,总是能让人心生感动。

第二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师:将这个句子置换为父母买东西时对我说过的话,也可加入相关场景的描述,再体会父母说这话时的心态。

李娜:我十岁那年,妈妈带我去新沂,途经“苏果超市”门前,见我又累又渴,妈妈就对我说道:“你在门口等我,我去买杯饮料给你喝。”走了几步,母亲却又折回身来:“不行,你还是跟我一块到超市里面去吧。”

师:说说你对妈妈言行的理解。

李娜:妈妈要给我买饮料,是她发现我口渴了;她让我在门口等,是她看到了我的疲倦。后来,她又要我跟她一起到超市里面去,应该是担心我一个人在外面不安全,怕出什么意外吧。面对可能出现的更大危险,妈妈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妈妈对我说的话,既有对我的关爱,也显示了她的紧张。母亲说的话,做的事,表明她深深地爱着我。

师:分析具体透彻。哪个同学能将文章里爸爸的话和李娜妈妈的话加以比较?

刘向阳:李娜的妈妈要将李娜带进超市,是怕她被人拐走了(学生笑),毕竟,那时她才十岁。她的话既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体贴,也表现了她的细心。文章中爸爸的告诫看似平淡,却藏有深意。买桔子是给儿子路上吃,而要儿子不要走动,是怕不好找人。他们说的话虽不完全一样,但都表现出长辈对孩子的关心体贴。

第三句: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师:在你离开父母,或是父母离开你时,他们对你说过类似的话吗?

陈晓:说过。去年暑假,我到浙江去看打工的父亲。快要开学时,父亲将我送上了汽车,临走时,他对我说道:“到家后,马上给我打电话。”

师:到家后,你打电话了吗?

陈晓:打了。

师:你打电话的目的……

陈晓:给爸爸报个平安。

师:是的,有了这个电话,爸爸悬着的心就可以放下来了。

陈晓: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会牵挂自己的子女的。

师:牵挂,这个词用得很好!

王辉:我认为应该是贴心的牵挂。父亲要“我”到那边来信,就是贴心的牵挂。

师:贴心的牵挂!真是太好了。

第四句:进去吧,里边没人。

师:要和子女分手时,父母总是想和子女在一起多呆上一阵子的。可是,在将要离别的时候,父亲为什么又催我回到车里去?你的亲人对你说过类似的话吗?

刘强:父亲让“我”回到车里,是担心“我”的物品丢失。这是父亲牵挂儿子的又一种表现。

郇磊: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年夏天,我从南京回来,在那里打工的母亲将送我上了汽车。母亲下车时,看到她满脸的汗水,我就追下车,送给她一瓶水。她不要,还对我说:“路远,天热,留路上喝吧。回去吧,里边没人。”

师:“进去吧,里边没人。”“回去吧,里边没人。”这两句话虽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完全一样。郇磊,听了母亲的话,你回去了吗?

郇磊:我将水塞到母亲的手里,才跑回到车上。

师:你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你对母亲的爱。

郇磊:可是,母亲又回到车上,将水塞给了我。

师:由这件事,大家想到了什么?

陈晓:母子深情。

师:那么,课文里的这四句话,表现的是――

生(齐):父子深情。

将文中父亲对儿子说过的话置换为生活中父母对自己说过的话,不光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避免了机械解读可能带来的僵硬,也让学生在对切身经历的陈述与辨析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至爱真情,同时,也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中所披露的父子真情。这种置换,既让学生认识到文本和生活的联系,也能帮助他们借助对生活细节的回顾而催动对文本的阅读,有效催生了学生的解读积极性,促使他们的思维处在积极、活跃、能动的状态。

课堂阅读不能简单地诠释文本,教师应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将文本信息纳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并鼓励重组,以促成带有个性色彩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感悟。只有将学生的心理愿景、生活认知和情感寄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的同时,创设阅读情境,建构理想课堂。而将文本内容置换为生活内容,不光可以增加文本容量,丰富课堂内涵,还能让学生在感受文本无限张力的同时,学会用心体察生活,懂得感恩父母,感悟人生。

(作者单位:新沂市阿湖中学

上一篇:辞旧迎新话惜时 下一篇:以特色班级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