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游客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9-09 05:48:32

吉林省游客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一、引言

安全在游客的旅游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旅游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众多产业要素,牵扯环节复杂,监管困难,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安全隐患。近年来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游客数量也不断增多,游客安全问题不断出现。虽然早在199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就颁布了《吉林省旅游安全管理办法》,但旅游业对游客安全问题有很强的敏感性,更加需要有效的游客安全管理。本研究就是在旅游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吉林省游客安全的影响因素,提出吉林省游客安全的管理对策,希望为相关产业、部门解决游客安全问题提供借鉴,同时对游客安全管理实践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二、吉林省游客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比较快,2013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369.28万人次,增长15.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0241.93万人次,增长15.7%;接待入境旅游者127.35万人次,增长7.7%。全年旅游总收入1477.08亿元,增长25.4%。旅游业快速的发展使旅游业各方面的基础设施以及安全保障系统提升不够,出现了一些影响到游客安全的事故。例如2011年8月,台湾一旅游团在珲乌高速九台境内发生车祸,致使车内4名台湾游客死亡,14名台湾游客和1名大陆导游受伤;2013年8月长白山“白溪漂流”惨遭翻船;2013年12月,吉林市雾凇岛摆渡船超载搁浅,百名游客寒风中挨冻等。《旅游法》出台后,个人自助游比例逐渐增大,据调查,2013年吉林省跟团旅游的游客大概是7%,单位组织、家庭与亲戚结伴占47%,个人出游占24%,而且这一比例还有提高的趋势。通过调查分析上述一系列的安全事件的出现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政府对旅游业的监管力度,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安全。从目前来看,对旅游景区日常工作的监管涉及多个政府职能机构,包括城建、旅游、工商、林业、公安、卫生等诸多部门。但是这些部门、机构大多没有完全理顺彼此之间的行政关系,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尚不健全,由此导致多头领导、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形成人为的部门分割和地方割据,这种局面直接影响到风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及其办事效率的提高,经常会出现游客安全管理的“三不管”地带。

(二)景区自身原因

1.基础设施不完善。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较快,但很多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如景区动物散养区护栏缺失、游乐设施老化、护绳老化、游道过窄防护设施不完善、危险处缺乏安全警示标志、漂流区救援基础设施缺乏等安全隐患。

2.过度接待。每逢节假日期间,游客会大量涌入吉林省知名度较高的景区,会导致景区游客过多,拥挤不堪,基础设施超负荷的接待,各种娱乐设施难以及时维修。同时,不法分子冒充游客进入景区,扒窃、抢劫、诈骗等都对游客的旅游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景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吉林省景区安全管理意识、细节管理方面还不够,管理者工作疏忽、从业人员思想麻痹大意、对娱乐设施操作不当、对安全隐患重视不够等都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如吉林省某市游乐场由于操作人员麻痹大意,导致一孩子从娱乐设施上跳下身亡。

(三)游客自身安全意识较差

游客的旅游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游客进入景区以后往往忽略了对自身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权利行使的必要限制。例如,无视景区的提示,擅自进入、攀爬景区明确禁止的区域,导致自身受到伤害;在娱乐场所,无视游览须知,进入娱乐设施之后不按要求操作,娱乐设施未停止擅自上下等给自身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游客本身无安全意识的行为,如乱扔烟头、野炊、烧烤等引发的森林火灾;有些安全意识差的游客误入吉林省西部草原湿地沼泽地,出现意外等。

(四)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事故

吉林省自然景点较多,多数自然景点缺乏天气预报系统,容易导致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事件,比如夏季吉林省常见的自然灾害时暴雨、洪水等灾害,冬季常见的是暴雪、路面结冰等灾害。春秋时节容易出现火灾,吉林省森林旅游资源较多,也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三、吉林省游客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一)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多数游客没有形成对旅游环境的安全意识,尽管游客也会重视自身的旅游安全,但往往把安全寄托于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而加上长期以来,大型景区、旅游企业等公共物品大都由政府主管,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投入基本上属于政府承担。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景区的监管力度,建立科学的安全保险制度,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模型,确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核心位置,避免多头管理的现象。

(二)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强景区管理

1.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首先,完善景区内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防护栏、缆车、索道、娱乐设施、交通工具等,而且必须设立专人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其次,在景区适当的位置竖立警示牌和提示牌以及景区的地形地貌图板,杜绝事故的发生。再次,在旅游旺季,游客较多,容易出现突发事件,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救助设施。最后,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根据景区范围的大小、等级配备相应的安全工作人员,并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

2.加强景区的管理。首先,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提高员工的警惕性,让员工意识到没有安全就没有景区的发展。促使员工在任何场合都及时地关注游客的安全。其次,加强员工操作技能的培训,如正确地操作娱乐设施,及时地提示游客等都可以避免安全隐患。

(三)加大游客安全意识的教育

游客缺乏安全意识是导致旅游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游客安全意识教育可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对于游客的安全教育提倡几个方面:首先,加强游客环境认知方面的教育,提高游客对景区环境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其次,加强游客自控能力,在景区内发生较多的安全事故都是游客缺乏自控能力而导致的,加强游客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样也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最后,加强旅游风险教育,对于进入景区的游客,都要给予信息的传递,告知游客景区可能出现的事故,以及可能的突发事件,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救援设施

针对吉林省景区常见的一些自然灾害,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以便于景区能够提前预知会出现的一些能威胁到游客安全的自然灾害。同时建立完善的救援设施,一旦旅游地出现了安全事故,救援设施可以及时地给予救援。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吉林省旅游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L201319)资助。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上一篇:学校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门口的野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