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一般性理论分析

时间:2022-09-09 05:14:48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一般性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1-003-01

摘 要 自2008年爆发金融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面临艰难的复苏,各国政府都出台了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恢复振兴各国经济的发展。其中,加大财政支出是各国政府优先使用的经济政策。因此,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了理论界关注,本文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机制作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一、财政支出理论的发展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亚当斯密的古典学派财政理论、凯恩斯学派的政府干预理论以及新自由主义学派财政理论。

第一阶段出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无政府主义盛行的自由竞争时期,亚当斯密所界定的财政支出范围仅限于国防、司法、教育等公共设施和工程,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缩小政府职能,压缩政府开支。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使人们不再盲目相信市场经济,希望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潮兴起。凯恩斯认为政府必须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直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信奉新自由主义学派财政理论出现以来至今。面对滞胀现象,凯恩斯理论不能解释现存的经济现象。新的财政支出理论的出现主要以四个学派的理论为代表:一是货币学派,主张自由放任;二是理性预期学派,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三是供给学派,主张增加供给,降低税率,减少福利支出;四是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也同市场一样,也有失灵之处,主张慎重选择政府行为或给予放弃政府干预。

不同的财政支出理论,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国家产生了不同影响。但是,由于经济自由主义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很难真正有效指导现实经济。

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国内学者庞瑞芝在《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一书中,设计了一个一般性模型来分析财政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模型如下:Y(t)=F[A(t)K(t),B(t)L(t),CG(t)];Y(t)是t时期经济总产出,K(t)、L(t)是t时期投入物质生产部门的有效资本和有效劳动。它们与经济中的物质资本K(t)和劳动L(t)之间的关系是K(t)=vK(t),L(t)=uL(t),v是物质资本存量K(t)中投入到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u是劳动L(t)投入到物质生产部门中的比例,u,v∈(0,1)。A(t)和B(t)分别是衡量资本和劳动在物质生产部门生产中的效率指数,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它们的生产率来衡量。B取决于生产中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以及健康和营养状况(或称综合人力资本水平),而A反映技术发展状况。G(t)表示公共部门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存量或公共服务水平,C是以虚拟变量,C=0或C=1。

从上面模型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有两类:

(一)财政政策影响资本生产率(A(t))和有效资本供给(K(t))的作用机制

财政政策能够影响产出增长的第一类作用机制是通过它对有效资本生产率和增加有效资本效应来实现。资本生产率的提高不仅通过直接增加现存资本的产出量来增加产出,而且能通过鼓励额外投资来提高产出。政府对基础实施等项目的支出能够在不影响资本存量的情况下提高有效资本供给和资本生产率。

(二)财政政策影响劳动生产率(B(t))和有效劳动供给(L(t))的作用机制

在政府的财政政策中,主要是通过对教育和公众健康的支出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政府对教育和公众的健康支出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有效劳动供给,从而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因为受到良好教育和身体健康的个人比那些未受教育的病弱的工人的生产率更高,也更容易获得从事某一特定工作的人力资本,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带来长期的产出增长。

三、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分析

政府财政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划分,可以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消费者身份,在市场上购买所需要商品和劳务所发生的支出,在我国,这类支出大体包括:各种经济建设支出、文教行政和国防支出等;转移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将财政资金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并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

(一)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首先要影响到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市场,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劳务必须通过市场销售以后才能进入消费,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销售才得以实现。因此,可以说,财政的购买性支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才得以实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导致社会生产的膨胀,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而购买性支出的减少,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形成经济萎缩的局面。

(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的转移性支出的相应部分会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社会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从而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如居民生活补贴,对其生产的影响是间接;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企业,如企业亏损补贴,对其影响是直接的。

参考文献:

[1]刘晓红.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检验.财政研究.2006(12).

[2]庞瑞芝.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Nankai Economic Studies.2002(3).

[3]郭庆旺,赵志耘.财政理论与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关于J―曲线效应的理论实证分析综述 下一篇: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