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糖尿病?

时间:2022-09-09 03:31:30

2007-12-20 22:30:07

网络博客,方兴未艾。博主博友,切磋交流。博得尽情,看得尽兴。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本人是老“糖尿”了,有1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扎上了“胰岛素”,每天4次,计50多个单位,眼睛和心脏已有并发症的迹象和初步症状。我对糖尿病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些积极治疗,多些轻松面对,多些充满信心,少些浮躁与沉重,也称“三多一少”。最近我还就我的病专门写了一首“贺新郎-说病”呢!在此献丑了……

贺新郎――说病

内分泌紊乱。生活长期非均衡,脂高负氮。自小腹中粗又空,几见肉酒觥筹?宁伤身体不伤情。过眼满是酸楚泪,世道难男人难上难。终即就,糖尿病。

一切尽在不言中。即来之则安之,又属必然。半世几经生与死,小恙何足挂齿。不辞赢病孰轻扬?胰岛供给不够用,快滋补扎针处朋友!终生伴,勿相忘。

我在得病的当时和这些年的治疗中,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现阶段得糖尿病的人会如此之众,为什么相同职业、经历和性格的人发病率会如此之高,为什么中老年干部会比重如此之大,为什么它对人的整个机体危害会如此之多……目前,专家学者已特别指出了遗传、肥胖因素以及运动少、生活不规律等,这些是基本的、直接的,我也深有体会和认同。但我还是想从自身的经历和体会当中,间接地谈几点思路,一知半解,一孔之见,班门弄斧,粗陋浅显,谨供病友参考指点。

糖尿病西医称之为“内分泌紊乱”,中医渭之“消渴症”,或称“虚症”,即由肾虚而引发。肾是“命门”,肾太疲劳了,人的整个机体也就乱套了。

糖尿病亦可叫做“软病”,也就是说你身体的整个组织系统出毛病了。就好像电脑,硬件有毛病好治,换换零件即可。软件坏了,整个机器也就瘫痪了,如被“黑客”病毒袭击一样的道理。所以古人讲,要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末扬其本,以虚荡其实”,才能从本质上和方法上找到症结和出路。应从综合的角度去认识和有效地防范这个问题。下面,我粗浅地谈谈我们现阶段易发糖尿病的五个特点及成因,参考借鉴。

一、饮食结构的突变因素

这是当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约占四成。现在患病的人大多集中在中老年。这些人出生在四五十年代,经济落后,生活困难是主要特征,成长期主要靠粗粮填饱肚子,就算很不错了,很多是吃不饱。所以整个的消化分泌系统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改革开放之后,生活大大改善,人们吃细粮是那样地渴望和解馋,见了大鱼大肉更是百宴不烦了,时间长了,老的组织系统受不了了,难以胜任,超负荷运转必然造成内分泌紊乱。我的兄弟三人全是糖尿病,这是主要原因。

二、社会因素

约占两成。过去虽然生活很苦,但工作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在一系列问题上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都在为自己、子女和家庭的生活前景而忧心忡忡,都在为应对挑战和竞争的时代而付出艰辛和代价,都在想方设法地去适应社会上各种新的氛围和知识而奔波操劳。把自己本还完整的身体和思维拉扯得很凌乱,甚至无所适从,无可奈何呀!久忧必生病,这种外在大环境的巨变对自己的身体肯定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和阵痛,所以得这种病就不足为奇了。

三、环保因素

这个因素约占两成。污水排放,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地球变暖;生态破坏,私屠乱宰;掺杂制假,农药残留等等,我们现在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就像电脑随时可能被“黑客”袭击一样,防不胜防呀,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四、职业因素

这个因素我粗略估计有一成多。我认为应酬接待这个群体患病比例比较大,工作压力过大和心理压抑过重是主要原因。这就好像水泥厂的人容易得“矽肺病”,新闻记者和主持人得精神抑郁症特别多的原理是一致的。前几年,我曾接待过一个参观团,10个人当中就有6个患了糖尿病。我们真是一见如故,格外亲切,颇有同感,马上就认了“糖兄弟”。

五、性格因素

我还发现。得糖尿病的人性格上很有相似之处,即比较急的性格,急必升温,急火伤身。身体突然热量上升,必然会对这个肌体产生冲击和扰乱,重则可能造成某个部位和链条的损伤和撕裂,对整个功能的正常运转和效能起到破坏性的影响。如再发泄不出来,等于雪上加霜。经常发急还可能诱发葡萄糖和胆固醇升高,葡萄糖经常升高即得糖尿病。所以低温可以长寿,高热的人极易染病。现在的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之大是前些年所没有的,面对现实,不可能不着急上火,经常发急,情绪偏激,心思太重,患糖尿病的几率就高。当然发急也可能诱发别的病。所以,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地冷静处事,尽可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身体保健很重要,对防治糖尿病很有好处。

但同时我在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没有此病的人们,糖尿病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人得病往往是你的身体处于强壮而又情况下,或者是生气上火的脆弱期,还有可能是免疫力低下,生理或心理上的敏感时段等。必须清醒地重视这个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悔之晚矣。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正视这个现实,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止步于大意。

转自http:///qingxineryan

上一篇:练习太极拳糖尿病免费药方 下一篇:数字健康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