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09 02:25:27

低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低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24例早产儿为观察组,生后6 h内气管内滴注低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24例同期住院未应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早产儿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对两组病例不同时间段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进行比较,并记录两组早产儿N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12 h、24 h的 PaO2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2 h、24 h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应用低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预防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NRDS发生,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关键词]低剂量;早产儿;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7-0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主要发生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引起,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病理上出现肺透明膜,又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1980年日本Fujiwara首次用外源性PS治疗NRDS取得成功[1],此后国际上经过20多年数万例临床试用,PS防治NRDS的疗效得到普遍公认和充分肯定。目前PS已广泛用于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它可大大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和并发症[2]。但由于PS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本研究探讨早期应用低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48例,均于生后半小时内入院,根据出生后6 h内是否应用PS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胎龄(31.41±1.51)周,平均出生体重(1605.83±317.64)g,剖宫产14例,自然分娩10例,胃泡沫试验阴性10例;对照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平均胎龄(31.71±1.70)周,平均出生体重(1635.83±338.70)g,剖宫产15例,自然分娩9例,胃泡沫试验阴性8例,两组胎龄、体重、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置辐射抢救台保暖、补液、静脉营养等对症处理。所有病例均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CPAP机器(stephan cpap system)参数设定为呼吸末压力3~5 cm H2O,流量6~8 L/min, 以后根据血气变化调节,如患儿吸气性三凹征明显,吸入氧浓度>40%,经皮氧饱和度低于85%,则应用机械通气。因经济原因家属未同意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早产儿(24例)做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应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组(24例)早产儿则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在出生后6 h内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H20052128,规格70 mg/2 mL),70 mg/次。应用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彻底清除气管分泌物后,行气管插管术,将气管插管送至支气管分叉处,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已加温至37℃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气管插管内,复苏囊正压通气给氧2~3 min,注药完毕后拔管。如无呼吸困难则6 h内不予气管内吸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包括面色、哭声、呼吸状况、有无、鼻扇、三凹征、肺部呼吸音情况等,测定生后0.5 h、12 h、24 h吸人氧浓度(FiO2)变化;测定生后0.5 h、 12 h、24 h动脉血气变化(监测pH、PaO2、PaCO2)。记录两组患儿发生NRDS发生率、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PS剂量

观察组所用PS剂量相当于(45.31±9.53)mg/kg,低于常规剂量70 mg/kg。

2.2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氧合指数的比较

血气分析两组在0.5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PaO2在12 h、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2.3 两组早产儿N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的比较

观察组N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率、死亡率分别为8.3%、6.3%、4.2%,对照组N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率、死亡率分别为22.9%、18.8%、14.6%,其中观察组NRDS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存活早产儿平均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的早产儿特发性疾病。PS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分布于肺泡内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其主要功能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和肺水肿。PS一般在胎龄24~25周开始分泌,35周以后才迅速增加,因此胎龄小于35周的早产儿易发生NRDS[3]。补充外源性PS是预防和治疗NRDS的特效方法[4-5]。

本研究使用的珂立苏是从健康新生小牛肺中分离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组分包括磷脂、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少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和SP-C),其中总磷脂不少于80%,卵磷脂不少于55%,可补偿早产儿缺乏的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动物实验显示[6],预先应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大鼠,其肺水肿程度减轻,同时血浆蛋白渗出减少,血脂质过氧化物值降低,肺损伤程度减轻,肺组织水肿、出血现象减轻,在电镜下可见预防组大鼠肺泡内有大量PS形成管鞘网格,出血消失。很多临床研究亦显示[7-8],在气管内注入珂立苏,能弥补早产儿本身的PS不足,可降低肺泡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有助于肺泡张开,能明显改善患儿的氧合症状。

目前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的用药推荐剂量是70 mg/kg出生体重,如按此剂量应用,大多数患儿需用2支甚至3支。但珂立苏价格昂贵,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临床实践中,影响新生儿使用PS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本研究中观察组均为单剂用药,相当于(45.31±9.53)mg/kg,低于常规剂量70 mg/kg。经研究发现,早期应用PS可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提高氧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可补偿早产儿缺乏的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本研究显示早期应用低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可预防早产儿发生NRDS,降低机械通气的使用率,方法有效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资料]

[1] Fujiwara T,Maeta H,Chida S,et al.Artificial surfactant therapy in hyaline-membrane disease[J].Lancet,1980,1(8159):55-59.

[2] Egberts J,Brand R,Walti H,et al.Mirtality,sever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chronic lung disease of the newborn are reduced more after pronphylactic than after therapeutic administration of the surfactant Curosurf [J].Pediatrics,1997,100:1-4.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8-459.

[4] Ghodrat M.Lung surfactants[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6,63(16):1504-1521.

[5] 甘小庄,宋国维.欧洲和加拿大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指南和建议[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4):189-192.

[6] 吴静怡,孙家娥,朱列伟,等.牛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大鼠肺出血模型的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1996,14(1):56-57.

[7] 林杨,潘家华,陈名武.珂立苏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2,33(11):1460-1462.

[8] 牛世平,王小虎.珂立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8,23(1):41-42.

[9] 李瑛,徐萍,张雪蜂.小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056-1057.

(收稿日期:2013-05-02)

上一篇: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和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切... 下一篇: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