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土地规模经营试点工作的思考与研究

时间:2022-09-09 02:23:36

关于建立土地规模经营试点工作的思考与研究

安阳县是一个工业强县,也是个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713万平方米,总人口94.17万,其中乡村人口85.37万人。从目前的态势分析,人均耕地少、农民增收方式单一、土地规模经营不发达已成为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众多因素中的瓶颈问题,如何因势利导,引导农村土地合理规范有序流转,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推动规模、效益农业发展,已成为目前开展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亟需破解的一个课题。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

一、安阳县土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安阳县西半部是山丘地带,有着丰富的煤碳、铁、石膏等矿产资源,工业发达,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相当比例。东半部是平原地带,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但深加工企业却不多,农民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占很大比例。从目前来看,我县东西部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差距。人均耕地少、农民增收方式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发达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瓶颈”,尤其是人均耕地少、农民工资性收入低是众多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土地合理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可行之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困难。一是农民受传统思想影响,舍不得让出土地;二是农民失地后怎么办?因此,开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工作中,要慎之又慎。我县自2006年开展土地流转以来,因各乡镇采取的方法措施不尽相同,层次不一。因此,有必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具体指导的方法,为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一条可行之路。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在操作过程中,应坚持“突出特色、发展高效、稳定自愿”的原则。在东、中、西部各建立一个试点,并要把握“一个试点,多项内容,齐头并进”,从多方面努力。

二、主要发展途径

(一)要充分挖掘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要结合工商大户,争取多投入,发展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要因地制宜,在中东部平原乡镇发展设施农业,在近郊乡镇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在山区乡镇结合旅游业发展旅游农业。要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宜菜则菜,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

(二)开展农民培训试点工作。一方面要解决农民失地后的就业和经济来源问题,应按照企业要求对农民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掌握外出务工必要的常识和一技之长。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农民企业家队伍。主要是培育一批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农民。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在土地规模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可以采用能人承包型,由种田能手或有经营头脑的经商大户个人投资。也可以采用农户互补联合经营型,即资金户、劳力户、技术户之间不同形式互补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

三、主要建议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必须慎重行事,不可急于求成。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依法原则。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的政策执行。二是自愿原则。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三是有偿原则。土地流转的条件和补偿完全由农户与受让方自主平等协商。

(二)承包户要懂得经营,责任心强。实施适度规模经营是手段,最终获取好的效益才是目的。因此在确立承包面积时,要看承包人是否有一定的经营水平,有较强的责任心,具备的则多包,反之则少包。

(三)承包户应有经济实力,自费投入。这是推行好适度规模经营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坚持自费投入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因为自费投入从成本、品种搭配、管理到收获,家庭承包户都要全面考虑。

(四)必须增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要切实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和宗旨意识,积极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信息、科技、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做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直接到村、到田间地头,确保土地流转工作健康发展。?笏

上一篇:“育繁推一体化”要循序渐进 下一篇:水果型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