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示范试验

时间:2022-09-08 11:36:57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示范试验

摘要 进行40%氟醚己唑醇悬浮剂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在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末期2次施药,药后7、14 d病指防效分别为96.62%、96.54%,对纹枯病防效显著。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 g/hm2的病指防效则为86.86%、87.34%。而40%氟醚己唑醇悬浮剂225 g/hm2药后7、14 d病指防效要差于上述2个药剂,对纹枯病病指防效分别达83.57%、84.05%,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效。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04-01

为明确中农联合生产的40%氟醚己唑醇悬浮剂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受兴化市植保站委托,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示范设在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中试基地。土壤类型为黏土,肥力中等,田间持水量30%左右,地下水层深度1.0 m左右,当茬种植品种为南粳9108,中感纹枯病,种植方式为机插秧,6月18日栽插。

1.2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有40%氟醚己唑醇悬浮剂,由中农联合生产;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商品名拿敌稳,由拜耳公司生产;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商品名禾技,由世科姆公司生产。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1-2]。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40%氟醚己唑醇悬浮剂225 g/hm2(A)、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 g/hm2(B)、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C),以不施药作对照(CK)。不设重复,随机排列,药剂处理区面积200 m2。

1.4 用药方法

根据方案要求,共用药2次。第1次用药在8月8日(水稻分蘖末期),第2次用药在8月26日(水稻大肚末期)。2次用药当天天气均晴好,药后3 d无雨。施药时,采取二次稀释法,兑水量750 kg/hm2均匀喷雾,施药器械采用市下牌SX-MD150A电动喷雾器,喷孔直径1.3 mm[3-4]。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安全性。药后不定期观察各处理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矮化、褪绿、畸形等)。如有药害,同时记录药害的程度[5-6]。

1.5.2 病害调查。示范于药前调查水稻纹枯病发病丛数及病指。第2次药后7、14 d各进行1次药效调查。定点调查,共50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严重度,按下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

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1片叶);3级―第3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病情指数与校正防效相关公式具体如下:

病情指数=■×100

校正防效(%)=(1-■)

×100

2 结果与分析

整个试验过程中,各处理区水稻均无异常现象,几种药剂对水稻均安全。第2次药后7 d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处理C病指校正防效为96.62%,要显著高于处理A、B,其次是处理B,病指防效86.86%,而处理A病指防效为83.57%。田间目测发现,处理B、A能查见发病中心。药后14 d,病指防效趋势与药后7 d较为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供试品种南粳9108,中感纹枯病,加上秸秆还田,试验田纹枯病发生非常严重,自然发生程度相当高。在此条件下,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在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末期2次施药,药后7、14 d病指防效分别为96.62%、96.54%,对纹枯病防效显著。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 g/hm2的病指防效则为86.86%、87.34%。而40%氟醚己唑醇悬浮剂225 g/hm2药后7、14 d病指防效要差于上述2个药剂,对纹枯病病指防效分别达83.57%、84.05%,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效。 要取得对防治纹枯病更好的效果,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氟醚己唑醇悬浮剂需提高施药剂量,同时开展相关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实践表明,防治纹枯病采用药剂防治的同时,可以采用适时搁田、浅水勤灌等一些农业措施,以增加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

4 参考文献

[1] 王安,刘剑锋,胡兆平.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2):58.

[2] 裴吉兵.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66.

[3] 许科友,黎祖德,黄莉.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0(2):9.

[4] 孙雪.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5.

[5] 刘薇,杨超,邹剑锋,等.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9(5):512-516.

[6] 陈瑾,吴如健,胡菡青,等.6种嘧菌酯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13(18):162-167.

上一篇:食用菌菌糠再利用探析 下一篇:1961―海东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