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区柞水县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9-08 09:31:34

秦岭山区柞水县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根据秦岭山区柞水县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对策。

关键词 柞水县;农业结构调整;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12)01-109-01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举。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山区农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山区农业由受地理、交通、气候、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制约,发展速度与平川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状况相比有天壤之别,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1 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1.1 观念落后由于受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种植结构不合理,农副产品数量、品种少,影响了农业收入水平的提高。就拿蔬菜而言,柞水县城市居民每天生活用菜80%靠从外地拉运,当地的蔬菜品种仅限于土豆、白菜、南瓜儿样,且全部是季节性蔬菜,反季节性蔬菜几乎很少,无形之中很大一部分消费都花在了路上,花在外地菜农的身上,真可谓“肥水肥了外人田”。

1.2 市场意识不强,对当地的优质产品挖潜不够,在“特色经济”方面效益差柞水县过去对外曾有“板栗之乡”的美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这场大潮中市场意识强化,对经济效益的好坏有很大影响,目前仅板栗、核桃、中药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粮食深加工和其他项目上,还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农业”。

1.3 农民科技意识差,农业科技含量低这是影响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因素。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少农民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十分注重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如在选择种籽、化肥、农药等方面,科技意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群众,受经济条件、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对新科技持怀疑、观望态度。如地膜覆盖技术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项科技成果,但有人担心来年收拾残膜麻烦,不愿使用,有的地方为了推广此技术,不得不把使用地膜盖播种的面积数作为一项硬任务分给各村民委员会,更有甚者,政府给予补贴推广此方法,老百姓不愿接受。可见,在农村搞科技推广、科技示范,是政府在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 解决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2.1 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规划

山区农业要发展,必须尽快地对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农副产品贮运及加工业进行全面调整。在确保粮食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重点发展杂粮、林果、畜牧、瓜菜、药材等优势产业,改变农户单一经营的生产方式,提倡种植业和养殖业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2.2 推动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必须采取科技带动,高点切入的战略邓小平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一定要注重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改造和更新农业。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二是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做到人员、经费、科研设备都到位,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设施农业,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示范和样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风险自己担,建设“农业科技示范走廊”,用科技带动农民致富。

2.3 山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面向市场,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要在挖潜上下功夫,在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方面下功夫。要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论证,引进高科技项目,确立和培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明确主攻方向,集中精力,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使之尽快形成规模,提高档次,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以发展农副产品和销售龙头为突破口,通过龙头企业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的核心作用,形成聚合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带动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形成市场联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牵农户的定销链,减少生产盲目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4 推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体制创新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和介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服务于农产品产、加、销的全过程。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做到政策环境宽松,基础设施环境良好,社会环境稳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上一篇:淮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探讨 下一篇:田阳县芒果结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