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初中生作文病句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08 09:20:26

减少初中生作文病句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病句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46-01

初中生平日与人交流时毫无障碍,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写病句的现象。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是病句呢?当一句话不符合逻辑、不符合语法和句型要求时就是病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可以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减少初中生在写作文时出现写“病句”的现象,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巩固知识,奠定基础

初中生在写作文时经常出现写“病句”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存在“模糊印象”,即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此,巩固基础知识是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病句”现象的有效措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渗透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汉语语法、语序、句子成分等,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以教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月亮上的足迹》为例,教师可以先将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或段落改编成为有语病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分析。比如,笔者将文中的句子“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改编成为病句“飞船绕着地球飞,进入轨道,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向月球飞行”,同时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分析,指出改编后的句子存在哪些语病。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找出改编后的句子存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在学生找出句子存在的语病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有语病的句子与原文进行对比,明确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具备哪些句子成分。学生通过寻找句子的语病,能够有效地掌握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具备哪些句子成分,在写作文时就能够做到文从字顺,提高写作水平。

二、写作同步,提高能力

一般情况下,教师习惯采取做习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分析句子的能力,但是在写作文时还是会出现写“病句”的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做练习题时要渗透写作练习。以引导学生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读后感为例,有一个男生写了这样一句话:“飞机飞向天空,离开水面。”这个句子存在语序错误,应该将“飞向天空”和“离开水面”的位置调换一下,即“飞机离开水面,飞向天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病句,找出病句的病因,那么,学生再次写作文时就能够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此外,有的初中生喜欢模仿课文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但是由于模仿不当,导致形似而神不似,从而出现病句的现象。例如,有一个学生仿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有一个句子是这样写的:“他在拿我开玩笑,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小院子里。”这个句子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并且读起来让人有如云山雾绕之感。对于此类有语病的句子,教师要请学生认真分析句子,找出句子存在的语病问题,引导学生改正。将修改病句融入作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技能,在写作文时就能够做到文通字顺,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课外阅读,掌握方法

教师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的“病句”问题还不够,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降低“病句”出现的机率。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将阅读作为切入点,通过阅读减少初中生写作中出现的“病句”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第一,阅读好的文章。有的初中生喜爱网络小说,但是网络小说中有很多病句。学生一旦长期阅读网络小说,必然会影响遣词造句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转移初中生的阅读视线,指导他们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如叶圣陶、毕淑敏、余秋雨等人的文章,这是实现阅读有效性的前提。第二,采取正确的阅读方式。有的初中生在阅读时喜欢走马观花,只关注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很少注意文章的写作风格和行文特点。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文章的行文特点和写作方法,并仿写和改写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和段落。通过长期阅读经典文章,初中生在写作文时出现“病句”的现象将会逐渐减少。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写出文通字顺的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责编 欧孔群)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实施差异教学 下一篇: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